【摘 要】技工院校的教学导向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结,包装设计的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它的变化轨迹。以培养适应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特点,要求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应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改变以往教师说教的教育模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式分段教学方法的尝试实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市场适应能力。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 体验式分段教学方法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设计市场发展迅猛,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随处可见。随着近几年高考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设计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上设计业领域入行门槛设置不高,一些略懂电脑的“速成生”似乎都可以做设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设计类毕业生如何才能在设计领域这个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以培养适应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为宗旨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技工学校设计专业的教学导向应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结,以往脱离市场注重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亟待转变。因此,如何让设计教学顺应社会发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技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市场适应能力,是发展包装设计教学的研究方向。
一、研究背景
(一)学科特点
包装作为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手段,与商品已融为一体。包装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它几乎涉及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纸张工艺、图形创意、包装结构、印刷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门专业基础学科领域。包装设计,除了需要激情感性的创意和想象能力,更是对学生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设计思想、美学功底、手绘能力、电脑技术等)的考验。
(二)新生代技校生
现在的技校生多数是90后,他们思想开放、性格活跃、敢于质疑、乐于享受,身份认同感强,手机、QQ、微博等是他们的专属。设计类的技校生入学前学习底子薄、基础弱,学习目的不明确且带有一定盲目性,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甚至缺位,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之初想当然认为“只要会操作电脑设计软件”就可以成为一名设计师。因此,包装设计的学习过程,对技校生而言,也是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加强自身素质和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深化能力、整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现存老师泛泛而谈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实际情况,图片材料(多媒体展示)+绘图工具+电脑制作的教学模式无法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突破。一是直接将学生培养成为纯粹的电脑操作员,设计软件操作熟练,但思想呆板僵化,只会依葫芦画瓢地照搬照抄,这样设计出来的包装作品往往是有形无神、流于形式与表面;二是造成包装设计教学范围过于狭隘,与社会实际脱节,违背了设计市场的真实需求,也禁锢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二、体验式分段教学方法
体验式分段教学方法,即在整个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设置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设置相应的任务作为课题进行练习,同时每个阶段的作业都为整个包装设计的课题服务。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以说教角色出现,而是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合作者,学生则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包装材料与包装结构的研究
包装设计教学初始阶段:包装结构与材料课程阶段练习——不限形式、不限材料,学生自己动手diy折叠10种以上造型的包装盒。在教学实践中,划分出相应的学时对学生进行手工折叠训练。看似普通的手工制作,除了为以后的形态设计、产品开发与设计等课程铺路之外,也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逐步打开,学生从最初对折纸盒的好奇、质疑到最后的认可、肯定。该阶段的设置与练习,加深学生对包装结构与材料的了解,回归包装设计本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意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提高。其中不乏有优秀作品出现,图1是本校11级设计专业学生设计的藕粉包装作品,学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解构重组,整套包装纸盒均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
制作完成,该设计造型打破常规思维定式,与同类产品中相比,陈列效果非常抢眼。
(二)包装设计知识拓展
该阶段的教学任务目标是设计综合能力的深度培养。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书籍的阅读,人体工程学、广告学、材料学、心理学、设计史、美学等,并根据学生阅读进展情况,结合自选课题,安排学生进行若干次设计讨论会,每位学生都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阅读心得、表现手法等。相互交流的方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与思路,避免学生专业课的知识覆盖面过窄。不仅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文案撰写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也逐步增强,为以后的团队合作起到良好的铺垫。
(三)深入印刷一线
组织学生到印刷厂实习一周,手工拼版、晒版、冲版到切纸、上纸、调专色、调节印刷机、对位、对色等。在印刷厂,学生亲眼目睹设计稿到成品包装所需的所有印刷流程与生产工艺。事后证明,该阶段的体验学习使学生收益匪浅: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并掌握现有的包装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工艺技术对包装材料、结构、色彩、尺寸等方面的具体限制要求。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逐步深化包装设计认识,许多学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设计的包装材料是否符合印刷工艺,包装结构是否合理,包装成本占商品售价的比例是否合适等问题。以此练就专业的工作习惯,最终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即适应在各种规则与限制中完成设计工作的能力。
以EAN-13条形码在商品包装中的应用为例。条形码的标准尺寸为37.29mm×26.26mm,如果条码使用不规范,将直接导致商品无法进入商场销售的严重后果,若需要缩放尺寸,必须按照条码的管理规定执行。许多学生在包装设计之初经常出现随意将条形码压缩、拉长、裁切等问题,印刷厂实习结束后,所有学生均能对条形码不规范设计进行及时纠正。如此“实践出真知”的教学成果是以往教师在课堂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学生泛泛而听的教学模式所不可比拟的。
(四)设定任务,实地调研
设定课题任务,组织学生深入商场、超市、店铺,进行详细的前期调查与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素材,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和资料,将生活中捕捉到的相关素材与知识点相对应,关注包装产品的特色变化,观察消费者的多种多样的习惯变化。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使学生了解消费者心理与需求,从而对包装设计成功定位,避免学生在包装设计方面片面追求个性与艺术性的视觉效果,一味追求“新、奇、特”的造型,而忽视了包装的基本功能性与市场需求。
(五)以战养兵
该阶段的教学通过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以企业项目的要求为标准,带动学生投入到商业实践中,企业对设计进度进行意见反馈和全程监控,教师结合教学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辅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学生带着自己的设计方案与企业工作人员交流,请厂里的设计人员与技术人员从实际市场出发,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适用哪些印刷工艺、如何节约产品成本、何种材料才能充分凸现设计意图等。实战式的教学迅速将学生带入一种竞技状态,随时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的挑战,整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提前接触市场实际,更早、更快实现角色转换,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市场适应能力在实战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图2的葡萄酒包装是本校10级学生与当地企业合作设计的成功案例,包装产品
现已投入市场,真正做到设计与市场前沿对接。
图2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分段教学方法一改过去满堂灌教学的弊病,通过学生的体验及教师的互动、校企合作,教与学不再是“教师+学生”两个单方面的组合模式,教学内容也并非填鸭的方式为学生所吸收。教学实践证明,体验式包装设计分段式教学方法缩短了书面教育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工作做好有效的准备。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式分段教学方法作为一种以体验为起点、最终为学生实践服务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摸索改进中。
参考文献:
[1]《广告基础知识(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01.
[2]《中外美术史》,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09.
[3]《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9.
推荐访问: 探析 教学方法 分段 包装设计 体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