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试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体系的建设

试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体系的建设

时间:2022-03-28 08:22:48 来源:网友投稿

诚信,从字面上讲,就是真诚和信义,它是诚实守信和诚实信用的合成。诚实是内在的品质,守信或讲信用是具体行为中的表现。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而在市场经济层面上,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市场经济得以不断发展的保障。

诚信不仅要求人们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地奉守,而且要靠纪律、法律、制度约束。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却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失范状态。为了改善诚信的现状,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是迫在眉睫的。

一、现代诚信的形成与内涵

诚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现代内涵。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提出,信用制度的运行,从其约束作用来看,表现为法律(合同、契约等)和道德(信誉、诚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从根本上推动了信用制度的建立,使信用转化为法律和道德、契约和诚信。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人人类编年史的”,也就毫无诚信可言。而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诚信受到重视,提倡和维护诚信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诚实信用的原则由此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为现代大多数国家民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可见,现代的诚信是到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真正形成的。

现代的诚信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①诚信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商品交换、各种方式的融投资等经济活动进行约束的原则;②诚信不仅仅是一个靠习俗和舆论约束的道德规定,而是必须以法律、制度作为基础的道德规定。

二、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它满足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诚信不仅能保证市场经济得以进行,而且还能推动市场经济向前发展。从市场的整体利益来看,诚信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成功率,所以市场经济需要诚信。

市场经济又赋予诚信新的内涵,并为诚信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提供了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个人或人格化的企业对诚信道德规范的冒犯,实际上都是在损毁全社会的信用制度,也就等于是在毁坏整个社会赖以立足的经济制度。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建有完善信用基础的市场经济国家中,违背诚信道德规范的个人或企业,其所遭受到的社会惩罚往往是严厉的,人们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总之,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市场经济发展之本。讲求诚信,是社会主体的自身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还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三、我国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市场经济中的诚信问题

近几年,在中国由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诚信作为一种销售力、一种协调力、一种竞争力在短期的名利面前荡然无存。我们今天遭遇的诚信问题,不但包括小商小贩们坑蒙拐骗的小伎俩,也包括坑害消费者的假种子、假奶牛、假化肥等假冒伪劣产品,还包括银行的经营行为中存在的信用缺失问题及大量的呆坏帐,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着的拿货不给钱和拿钱不给货的互相拖欠的“赖帐”行为,上市公司的虚假经营业绩和财务假帐。

近几年社会影响比较突出的失信事件有:四川綦江彩虹桥劣质钢材塌陷案,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河南尉氏县的棉花掺假案和有毒大米,假冒伪劣商品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猴王股份等公司造假给股民造成经济损失,让中国经济蒙羞;中天勤事件使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信用危机。这些诚信行为的失范,一方面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扰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致使公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二)存在诚信问题的原因

我国现阶段极其严重的失信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社会道德秩序严重失衡

在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社会生活的经济基础和道德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忠诚”为核心的道德传统在动摇,而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秩序又尚未确立。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很容易陷入迷茫、彷徨以至极端自私之中,道德世界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激烈的动荡,很多人不再相信科学和知识的作用,不再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约束,不再重视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取而代之的是对特权,特别是对权钱交易的渴望,对职业的不负责等等。这种情况蔓延下去就会导致市场道德秩序的混乱、失衡,甚至道德的无政府状态。

2.信息不对称和法制不健全

除了社会道德秩序失衡外,还有一条应归因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普遍的信息不对称和法制不健全。社会法制建设滞后,法律制度不完善,执法不严,有些企业就钻空子。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忽视企业经营的诚信建设,只重视物质利益的功能,纯粹用经济手段运作经济,不重视诚信等非经济因素的经济意义,高尚的诚信精神得不到很好的发扬,不诚信的东西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经常发生“老实人吃亏”的事情。

3.行政手段的过多干预

一些地方政府对市场活动干预过多。政府出台的各种“土政策”经常是朝令夕改,缺乏透明度,使人们无所适从。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直接以行政手段干预正常的市场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土政策”的多变性大大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前景难以形成良好的预期,这无疑也助长了其短期行为的发生。

4.市场的自发性和市场主体的趋利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自发性和市场主体的趋利性特点所决定自发的市场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非诚信行为。市场机制是一个分散决策的机制,受“看不见的手”调节,每一市场主体都以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另一方面,市场的博弈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抑制和排斥非诚信行为的过程。因此,市场交易中的非诚信行为需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去抑制。

四、我国诚信体系的建设

诚信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社会理念,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涉及自然人、市场主体、团体、行业乃至整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不好,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经济体制中信用制度的不完善性、不严密性和不可靠性,经济行为中信用的虚假、失落和失范,已成为我国经济环境中破坏力巨大的定时炸弹。只有清除这颗定时炸弹,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运行创造健康的环境。

诚信无论是在社会伦理体系中还是在市场经济中,都是基于最底层的,它的建立、维系和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良好的诚信体系的形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市场经济下的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通过以下五种力量来实现:健全的法律制度,有效的监督管理,完善的信息沟通,先进的信息技术及良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素养。

(一)信用制度:完善的、符合当前市场经济状态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现代诚信原则的本质特征使它具有制度基础。目前我国的诚信原则散见于一些法律中,如《民法》、《保密法》、《合同法》、《商业银行法》,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为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经验,结合现实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行的《信用法》;改善政府管理,夯实诚信的法治基础;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明确产权归属,落实责任;认真制定诚信经营的准则,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

(二)信用管理:监督诸法律、制度实施,确保诚信原则得以贯彻的过程。

确立诚信监督管理机构是诚信管理的关键。政府既是法律法规的制订者,又是法律法规的实施者和监督者,政府在贯彻法律方面的态度对诚信操作规范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培育某些行业协会,发挥它在行业的信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社会监督与评价机制,发挥社会力量。其次,在信用管理过程当中,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大对企业诚信经营的监管和指导的力度,严格执法,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认真维护企业、消费者、合作者及国家的合法权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对不恪守信用者进行惩处、罚款,加大其失信成本和代价,使失信行为得不偿失。第三,要树立政府的诚信形象,各级政府和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坚决克服“浮夸风”、“数字出政绩”、“指标出政绩”现象,加大防腐倡廉的力度,严肃惩处各种腐败行为。

(三)信用信息:汇集市场主体诚信状况的各种信息而形成的数据库,增加信息的公开度,尽力消除信息的不对称。

政府应在建立企业经营诚信管理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联合民间诚信评估机构,创立企业经营的诚信管理体系,建立诚信经营的评价体系,建立诚信资料的服务和保护机制,建立全民信誉体系,使诚信成为公民的“第二身份证”。规模先进的信息数据库记录着大量企业与个人的资金往来与商品交易的种种资料,提供客户查询,一旦有不良信用的记录,在工商注册、银行贷款、消费贷款、个人信用卡服务以及人才聘用等,将受到制约。

(四)信用环境:一个各种市场信息公开、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

所谓信用环境,是指使“诚信”原则得以贯彻的一些基础性的条件。首先要认识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法律和规范之所以行得通和有效率,不仅仅因为它们的绝对权威性,还在于人的道德观给这种强制的实施提供了社会心理学基础。

完善信用环境还需要采用电子化、因特网等现代科技。它们是构筑诚信的技术基础。依靠科技防伪是建立诚信机制的重要途径。为此,首先要加强防伪科技研究,培养更多的防伪人才,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设置防伪专业,培养防伪鉴伪的专业人才。其次,加快防伪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防伪产业链,使防伪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再次,要增强企业的防伪意识,企业要舍得花本钱推广和使用防伪技术,把维护企业的声誉和知识产权放到竞争的突出地位。

(五)信用教育:将制度规定提升为道德自律的过程诚信原则要有制度基础,这是现代诚信原则的本质内涵。

首先,应加强公民道德修养,构造诚信的社会基础,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重视大众媒体、文学作品、舆论宣传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其次,企业内部结合自身实际设计和实施诚信教育,籍以确立职工诚信经营的意识,丰富职工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他们诚信经营水平,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再次,结合“以德治国”的思想,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美德,又要摒弃违背人类本性的种种“假、大、空”的伪道德观念,落实到“人”的自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上,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不诚信的人终究要受损。

参考文献

[1]顾冰,薛云奎,谁收买了注册会计师[J].东方企业家,2002,(3)。

[2]李明辉,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当代财经,2002,(3)。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业标准部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50页

[5]2006年度房地产经纪人考试指导教材

[6]2007年《读者》第13期

推荐访问: 条件下 市场经济 试论 体系 诚信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