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早中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术前均经胸部增强CT检查、胃镜和术后病理确诊为食管癌, 排除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者及过度肥胖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45~54岁, 平均年龄(49.72±4.43)岁;其中18例中鳞状上皮癌, 12例度不典型增生;病变位置:5例上段、10例下段、15例中段;分期:3例TisN0M0、9例T1N0M0、15例T2~3N0M0、3例T2N1M0。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45~55岁, 平均年龄(48.63±4.64)岁, 其中18例中鳞状上皮癌、1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病变位置:4例上段、11例下段、15例中段;分期:3例TisN0M0, 11例T1N0M0, 16例T2~3N0M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位置、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①患者均取左侧卧位, 行气管插管, 给予全身麻醉, 将患者右上肢放在麻醉支架上, 做4个小切口, 第1个小切口位于右肩胛线与右腋后线第6肋间, 将胸腔镜镜头给予置入, 第2个小切口位于右腋中线与腋后线中线第7肋间, 第3个小切口位于右腋中线与腋后线中线第6肋间, 以第2个和第3个小切口作为操作切口, 第4个小切口为肺牵引暴露, 每个小切口大小约为1.0 cm。②给予常规消毒胸部皮肤、在胸腔镜下游离食管, 作1个1.0 cm的切口, 置入穿刺套管;全面探查胸腔部位, 在前方牵开肺叶, 充分暴露后纵隔。沿脊柱前沿纵行切开纵隔胸膜, 分离松解右下部位, 游离下段食管, 完成后将食管放回食管床, 并注入生理盐水。③对胸腔进行彻底止血, 确保无漏气后拔出胸腔镜, 并将引流管置于切口最低处, 常规缝合切口, 恢复通气。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低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812, P<0.05)。见表2。
3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3]。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众多从事食管癌防治工作者殚精竭虑, 锐意创新, 在食管癌的流行病学、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食管癌的防治工作异常艰难, 总体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4, 5]。
食管癌的发病因素很多, 目前公认饮酒、吸烟、对食管造成损伤的各类慢性刺激及环境因素是中国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原因[6]。调查发现喜吃烫食、超量饮酒、低收入、低体质量指数、既往食管病变、不按时就餐、喜食辣食及肿瘤家族史等均是增加食管癌患病风险的因素。遗传因素、食用酸菜和吸烟是食管癌的最主要高发因素[7, 8]。多食蔬菜水果虽可降低食管癌的发病, 但仍无法抵消烟酒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日本有研究表明, 常饮咖啡者食管癌等疾病的发病率较低[9]。近年来研究表明, 通过先期改良饮水和改善营养状态等病因预防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10, 11]。有学者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 食管癌的发病率会自然下降, 但事实上由于如吸烟、饮酒和环境污染等新的危险因素增加, 食管癌的发病率下降非常缓慢[12]。因此, 戒烟酒、改正不良饮食习惯并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加强食管癌的普查力度, 尽早发现和诊断食管癌, 才有可能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食管癌临床治疗方法有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腹腔镜、胸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等[13]。开胸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大, 不易早期康复。现今, 胸、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胸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①手术切口小, 对患者的损伤小;②可将手术视野全部暴露, 视野开阔[14];③切口疼痛轻, 深呼吸或用力咳嗽时导致的肺不张等发生率低[15], 利于早期康复;④治疗过程中出血量少, 减少了输血量, 降低了输血带来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低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16]。
综上所述, 早中期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汪灏, 谭黎杰, 李京沛, 等.胸腔镜食管癌根治術的安全性评价.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2, 15(9):926-929.
[2]毛友生, 赫捷, 程贵余, 等. 我国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对策. 中华肿瘤杂志, 2010, 32(6):401-404.
[3]王文凭, 陈龙奇.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1, 18(1):58-65.
[4]曾剑, 周星明. 食管癌微创外科治疗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肿瘤, 2013, 22(9):728-732.
[5]张真铭, 王允. 微创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现状.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 21(2):264-269.
[6]赫捷, 邵康. 中国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诊疗现状及未来对策. 中国癌症杂志, 2011(7):501-504.
[7]郭兰伟, 刘曙正, 张韶凯, 等. 中国人群体重指数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17):3085-3088.
[8]胡安冬. 环境因素与钟祥地区移民食管癌高发相关性的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9]谭淼, 熊文婧, 朱宗玉, 等. 中国人群食管癌发病影响因素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23):4310-4316.
[10]周小乔, 李鸣, 黄承钰. 中国人群食管癌主要饮食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第七次全国营养学术交流会, 2010:1207-1210.
[11]冉进军, 韩乐飞, 杨晓妍, 等. 食管癌危险饮食因素的Meta分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4, 22(6):644-647.
[12]张钦凤, 高艳霞, 吴多文, 等. 食管癌发病影响因素Meta分析. 中国肿瘤, 2004, 13(5):277-279.
[13]凌建华.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四川医学, 2014, 35(5):569-571.
[14]杜仕建, 张秀琼.胸腔镜辅助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四川医学, 2011, 32(10):1633-1634.
[15]潘铁文, 吴彬, 徐志飞, 等.前倾左侧卧位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国内镜杂志, 2013, 19(5):499-502.
[16]李京沛, 谭黎杰, 王群, 等. 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與开放手术的回顾性研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3, 29(6): 339-341.
[收稿日期:2016-05-26]
推荐访问: 食管癌 术后 并发症 根治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