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普通化学》授课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研究

《普通化学》授课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研究

时间:2022-04-02 08:36:48 来源:网友投稿

材料及高分子化合物。根据课程不同章节知识体系特征,教师有意识地选取相应优势化信息技术满足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实现抽象概念的可视化表达,达到课堂互动、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6][7]。如图2所示,《普通化学》共40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课内实验8学时。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反应”和“物质结构理论及物质性质”两大部分,前者包含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范畴基础理论及其在水溶液体系和电化学中的应用,后者基于物质结构近代理论学习不同尺度物质结构及性质。

依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中较为晦涩的“基础理论”授课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物质结构基础中“物质微观结构”采取微课程视频辅助课堂教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利用智慧教室学习和讨论。对应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优选软件工具制作不同的電子授课资料。例如利用Videograph录制微课程视频,利用ChemSketch进行物质结构相关绘图。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提出新的要求。

三、《普通化学》课程组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的培养

近三年内,课程组教师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工具培训、工作实践等途径快速接纳掌握信息技术,更新完善自身教学图式,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所授课程的深度整合,实现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提高。

1.深化理论学习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需要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梯队教师团队。《普通化学》课程组现有授课教师均获得博士学位(除1人博士在读),科研方向均属化学相关领域,具有过硬的学科专业背景。课程组根据课堂教学阶段性进展情况,开展教学法知识理论学习与研讨活动。学校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等职能部门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对在职教师不定期举办相关理论系列讲座、软件培训、前沿知识研讨会等,并搭建与其他院校开展工作交流的平台。教务处适时更新完善教学硬件、建设智慧教室、立项教育信息化类教改项目。课程组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助,进阶完成了以“信息化教学知能结构”为导向的教学技能深化学习与培训。

2.定期工具培训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是新型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显著特点。作为一种多媒体、多平台、多终端、多网络叠加的新模式,全媒体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空间[8]。信息表现形态、传递方式、承载平台日益丰富多样,复合型信息共享空间理念和实践模式迅速融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9]。因此,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与自身专业发展需要技术革新的护航。

鉴于此,校、院、系各级职能部门对在职教师进行了短期、中长期技能素质培训的规划与安排、考核与奖惩。积极关注、引进各类教育信息技术,对在职教师开设软件利用、网络运行等针对性培训与业务学习。旨在使教师能够综合运用各类软件(ScienceWord、EndNote、ChemSketch、ChemLab、ISlS/Draw、3dmax、Videograph等)完善电子教学资源,达到教师技术基础标准。此外,学校亦定期完备现有多媒体教室设施、开放智慧课堂,以匹配教师不断增强的信息化教学技能。

3.立足工作实践

目前,《普通化学》课程组教师课堂教学为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授课。课程组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学经验。此外,学校和学院鼓励在职教师结合课程不同章节知识点特征进行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创新;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中增大信息化教学手段权重;积极组织开展微课程大赛,立项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新模式教改项目,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近三年培养反馈

学校基于上述策略和途径,对《普通化学》课程组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进行了培养,并对1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访(见表1)。92.31%的教师认同信息技术是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经过相关培训能够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所有教师对于课程组教学法研讨、公开课观摩表示充分肯定。84.62%表示能够从学校职能部门组织的讲座、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养中获取信息化教学知识与方法工具。84.62%有信心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我校立足课程组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现状,结合《普通化学》课程自身特点,坚持长期分层次、全方位地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金慧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社会认同的动力研究[J].教育探索,2011(2):39-41.

[2]党建宁,杨晓宏,王馨晨.教育信息化2.0下的高校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8):45-52.

[3]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89.

[4]张静,刘赣洪.多维视角下教师TPACK发展机制与培养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3):95-102.

[5]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普通化学》(第6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柳建新,唐善法,刘卫红,等.石油工程专业“普通化学”教学探讨——以“水溶液化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7(6):60-63.

[7]刘峥,孔翔飞.“普通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实践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20-23.

[8]朱景坤.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理路[J].江苏高教,2012(6):9-12.

[9]王荣,曾海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CT促进教育发展相关项目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2):108-120.

(编辑:鲁利瑞)

推荐访问: 授课 信息化 技能 培养 化学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