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62例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62例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04-03 10:05:3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6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各31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EN组和PN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7d后,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尿素氮含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为3.8±1.2d,显著低于PN组的5.6±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远期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胃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临床效果

胃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后的创伤应激使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营养消耗增多,易导致机体免疫缺陷,使得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严重影响机体的术后康复与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将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62例胃癌手术患者,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3±3.6岁,所有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治疗,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营养支持方法 EN组术前将肠内营养管和胃管经鼻置人患者胃中,术中将营养管置于空肠上段,术后第1d静脉滴注250ml生理盐水,术后第2d泵入肠内营养剂百普力500ml,第3d将泵入剂量增加至1000ml,第4-7d维持在1500ml。PN组术后24h通过颈内静脉持续留置管持续输注85g/L复方氨基酸,100g/L葡萄糖,200g/L脂肪乳剂,同时补充其它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维持补充7d。

1.3 测量指标 测量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尿素氮含量,记录肛门排气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EN组和PN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尿素氮含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EN组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为3.8±1.2d,显著低于PN组的5.6±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χ±s)

组别 谷丙转氨酶(u/L) 谷氨酰转移酶(u/L) 尿素氮含量(mmol/L)

EN组 19.4±3.1 38.2±4.1 5.2±1.1

PN组 20.2±2.7 39.3±3.8 4.9±0.8

P >0.05 >0.05 >0.05

3 讨 论

胃癌患者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机体免疫损害,全胃切除术后不良因素大大加重,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肠道屏障也易受损,故术后患者应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2]。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有利于肠黏膜上皮的生长,防止黏膜萎缩和肠道细菌易位,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从而有效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3]。

本研究对胃癌患者术后采取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有所改善,其中EN组患者肛门平均排气时间显著低于PN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据文献[4]报道:与PN相比,EN疗法肠功能恢复快,医药费用较低,具有更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优点,远期应用效果优于PN。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胃癌患者术后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的远期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娟,谭晓艳.肠内普通营养与肠内免疫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效果比较[J].护理学报,2011,18(1B):48-50.

[2] 王建飞.高龄胃癌全 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价值探讨[J].仝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7,5(3):226-227.

[3] 孙伟亮,洪晓明.老年胃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法的评估[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4):443-445.

[4] 唐翀.胃癌术后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54-55.

推荐访问: 胃癌 术后 临床 患者 营养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