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利用多媒体优化物理课堂

利用多媒体优化物理课堂

时间:2022-04-13 08:40:39 来源:网友投稿

无可置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改中最为成功的举措.多媒体以计算机作为主要教学媒体,包括使用实物、模型、投影、录像、软件等,把静态和平面型转化为图像、声音、文字、三维动画等相结合的动态和立体式教学,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在物理这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更是表现出它的优越性.

一、“速度”调整,化快为慢

许多物理过程的时间非常短,可谓稍纵即逝.教师尽管进行了多次实验演示,但学生依然看不清楚,抓不住关键,找不出规律.而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时间可控性、画面可动性进行模拟演示和现象分析,就可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且印象深刻.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一课时,我先利用了牛顿管进行实验演示,接着用CAI课件对自由落体过程放慢并作定格演示,学生观察和作计算分析后豁然开朗,轻松总结出了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这种变快为慢的做法还可在“弹性碰撞”“船通过船闸”“平抛运动”“机械波”等课题中起到一用即通的效果,大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

反之,有些物理过程进行得很慢,慢至几天、几十天,甚至上百年.我们则可借助计算机模拟,化慢为快.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观看完全过程,从中清晰地了解每一时间段的情况和整个运动的变化情形.这样对教师来说省时省力,对学生则有最深刻的感知认识.

二、“三维”仿真,化模糊为一目了然

在传统教学手段中,原子物理学部分是最枯燥无味的,其绝大部分实验如“α粒子散射实验”“铀链裂变的链式反应”等在学校的实验室是不可能做的,教师只能重复地画实验图示,干巴巴地讲解,学生强行地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费劲,学生糊涂.运用多媒体,通过制作三维动画逼真地展示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则可使这些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活泼、清晰了然,学生容易把结论和现象过程统一起来,达到化难为简的效果.例如对于“原子结构”一课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我用了一个非常动态的CAI课件,通过计算机演示,并可输入数据控制α粒子的偏转,使学生清楚地看到α粒子的运动轨迹:小角度偏转,大角度偏转和被弹回.整个过程费时不多(可说是一气呵成),但学生对实验结论已了如指掌.接着引导他们去发现结论与汤姆森原子结构的矛盾已不是什么难事了,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形象”演示,化无形为有形

物理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物质,如“电场”“磁场”等,它们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这明显地超出了学生的感知范围,要他们凭想象去理解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些问题上要想学生能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讲清.但在多媒体的运用中,只要借助CAI课件,数秒钟内即可直观地解决.“楞次定律”一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涉及到的内容有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要学生想象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是一个非常抽象难懂的过程,况且实验演示过程中磁通量的增减亦是靠理解才能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制作一个形象的CAI课件,使看不见的磁通量变为有“形”(用带箭头的线条来表示),合理地控制磁通量的增加和减少,学生就可直观地看到感应电流的的方向和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还可通过重复操作、定格分析,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四、功能“再现”,变 “素材”为动力

现代科技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其中很多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物理知识的运用.要开拓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化解高科技在他们心中的神秘感,唤起他们探索求知高科技的决心,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反映前沿科学和最新科技成果则是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平时我非常注重有关素材的搜集,从网上、电视节目(特别是科普知识类节目)和影视作品等搜集了大量素材,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卫星升空、隐形飞机、悬浮列车、光纤通信、激光雷达、神舟五号升空等等.根据课题需要我对相应的素材进行加工制成声象并茂、动感十足的课件,例如在“电视和雷达”一课,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2003年3月20日美国出动F—117A隐形战斗机向巴格达进攻的片段,并配上从电视节目中收录的关于“隐形飞机”特性的介绍,令学生领略到这种高科技产品的“风采”以外,还醒悟了战机的所谓“隐形”并非是变得无影无踪,而是巧妙地利用了物理学知识,尽量地避开对方如雷达等现代探测手段.这样的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领会了科学知识,并激发他们创新的动力,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注重的 “声、形、色”等各种视听通道联合使用.

五、“导向”控制,让难题简单化

多媒体的“导向”控制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将疑难逐层简单化,它能通过层层设疑把习题的难点逐步分解,降低难度,形成教学坡度,从而激发学生驾驭难题的决心,令学生在解惑中拓宽思路,增强信心.例如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有这样一道较难的习题: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有一木块A和B,其上表面均粗糙,mA=0.5kg,mB=0.4kg,今有一小铁块C,mc=0.1kg,以初速度V0=10m/s,沿两木块上表面滑行,最后停留在B上,此时,B、C共同的速度V=1.5m/s运动.求:⑴木块A运动的最大速度?⑵铁块C刚离开木块A时的速度?对这道题我没有直接分析讲解各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而是用动画演示了整个物理过程,通过在动画中插入控制点,引导学生较容易地分析出如下几个问题:⑴C在A或B上滑行时,水平方向上A、B、C各自的受力情况.⑵A、B、C系统和B、C系统合外力情况.⑶该题全过程可分为几个子过程?各子过程是怎样的?⑷利用什么物理规律来处理最简单?这样的题解过程突破了教师卖力地讲、学生努力地听的常规教学.所以说利用多媒体习题课件进行教学,不仅容量大、学生主动性强,而且教师也轻松,一举两得.

责任编辑罗峰

推荐访问: 课堂 物理 优化 利用 多媒体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