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PP与PPI用以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8例,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用0Pearson相关分析PP、PPI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PP及PPI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pp=0.5899、rPPI=0.6386,P﹤0.01)。结论:PP及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对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且PPI更有优越性,PPI可作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脉压;脉压指数
【中图分类号】R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11—02
大量研究表明,PP是心血管疾病一个较强的独立的预测因子。但在同一个体PP存在可变性,在不同个体又存在着相对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上存在局限性。脉压指数(PPI)定义为PP与收缩压的比值,即PP/收缩压。本研究试图探讨PPI、P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06月入住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0例,女28例,年龄(61.27±11.83)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稳定型心绞痛38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49例,吸烟46例。入选病例均除外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心包疾病、冠状动脉畸形、心肌桥及严重心脏瓣膜病等影响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血压测量:应用标准袖带式水银柱血压计,选择右上肢肱动脉处测血压,测量前受试者至少静卧10分钟,以Korotkoff第一音和第五音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值。
1.2.2数值计算:PP=收缩压-舒张压,PPI=PP/收缩压,计算每次测量血压的PP和PPI值,最后取其平均值。
1.2.3冠状动脉造影及评分标准:使用GE LCVplus型心血管造影机(25桢/s)。采用Judkins方法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每支血管选择多体位投造,并应用DSA图像处理系统作狭窄的定量分析,造影结果由同一专业人员分析完成。冠心病定义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血管病变程度评定标准:(1)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确定基本评分:将冠状动脉狭窄25%、50%、75%、90%、99%、100%分别定为1、2、4、8、16、32分。(2)根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确定评分系数:左主干×5;前降支近段×2.5、中段×1.5、心尖支×1、第一对角支×1、第二对角支×0.5;回旋支近段×2.5、钝缘支×1、远段×1、后降支×1、后侧支×0.5;右冠状动脉近段×1、中段×1、远段×1、后降支×1。(3)以每一病变狭窄评分乘以病变部位系数,即为该病变的评分。各病变得分总和即为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总积分。
1.3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表达为 ±s,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冠状动脉造影评分为非正态分布数据进行对数转化成正态分布数据。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积距相关分析两正态分布变量的相关性,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其它变量后分析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
将PP与Lg冠脉病变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r=0.544(P﹤0.01),较正年龄、性别及高血压史后,偏相关分析二者仍存在正相关,r=0.5899(P<0.01);PPI与冠脉病变评分亦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642(P﹤0.001),较正年龄、性别及高血压史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亦显示PPI与冠脉病变评分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386 (P<0.01 )。
3 讨论
PP的增大是反映大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心脏收缩期压力负荷增大,使心脏耗氧量增加,做功增加,进一步将导致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改变;同时左室舒张末压力升高以及下降的动脉舒张压不利于冠状动脉的灌注,加重了心肌缺血[1]。因此从理论上讲,PP值增大确是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尽管PP与动脉硬度相关性高,仍有其局限性,在同一个体存在较大可变性;不同个体评价时也存在相对性。国内杨鹏麟[2]通过非线性弹性理论推导提出了PPI可以解决这些问题。PPI是个>0和 <1的值,越接近1血管的顺应性越小,越接近0血管的顺应性就越大。同时由于PP除以收缩压,既考虑到血管的固有顺应性,也考虑到血管的动态顺应性,从理论上讲PPI是一个优于PP的指标。
本组资料印证PP与PPI与冠脉病变程度在较正了其它影响因素后仍具有相关性,提示PP与PPI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PI更有优越性,PPI可作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1] 孙宁玲,徐成斌.今日高血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79-280.
[2] 杨鹏麟,徐定修,张素勤.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334-337.
推荐访问: 脉压 冠状动脉 相关性 病变 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