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的护理管理

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的护理管理

时间:2022-04-15 08:37:12 来源:网友投稿

对照组,将2018.01-2018.12于院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共3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护理管理,对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出现显著较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加强气道护理管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是其康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危重;机械通气;护理管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237-02

机械通气属于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护理工作中缺乏对气道的管理,常会引发肺部感染、气道阻塞以及气道狭窄等并发症,进而对抢救T作的开展产生影响或者导致抢救失败等[1]。因此,该类患者的护理与并发症预防始终是临床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就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的护理管理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l.l 一般资料

将2017.01-2017.12于院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共3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01-2018.12于院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共3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共17例,女共13例。年龄在19-86岁,平均是( 54.28±10.36)岁。疾病类型:13例为COPD,7例为重症颅脑外伤,5例为胸部外伤,4例为中毒,1例为心肌梗死。观察组男共18例,女共13例。年龄在20-85岁,平均是(54.32±10.29)岁。疾病类型:12例为COPD,8例为重症颅脑外伤,6例为胸部外伤,4例为中毒,l例为心肌梗死。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分析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入院以后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遵医嘱予以抗感染、镇静、利尿、强心等措施;对患者的脉搏、呼吸、心律以及血压进行动态监测;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设置,保障气道湿化;定期吸痰,以减少堵管出现。

观察组予以护理管理,内容包括:(1)气管导管固定:气管插管患者应维持面部清洁,以防胶布脱落引发导管脱出,对导管上标记应加强检查,以确定导管位置;对气管插管患者应班班严格交接插管的深度;对患者双肺呼吸音进行听诊;每日更换绳索和固定胶布;每日更换固定位置,同时更换位置时应用手部固定好气管导管.以免出现脱管;(2)加强对患者意识状态的观察:意识清楚者应给其讲解插管意义和有关注意事项,以防其白行将导管拔除;对躁动和意识不清者应适当约束肢体或使用镇静剂等,以防导管脱出;(3)气道湿化:选择0.45%的氯化钠溶液作为湿化液;湿化液24h> 250ml,并将加热湿化器的湿化温度控制在32-37℃;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泵人湿化液,对患者的湿化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对湿化量进行调整;保持室温在22-24℃左右,相对湿度为60%;(4)气囊护理:对于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将气囊压力维持<18.5mmHg,避免气管内壁因受压而坏死。对气囊内压力进行定期检查,压力过低时应及时充气,充气前应先放出囊内全部压力,后充气,以保证正确的压力;(5)正确有效吸痰:评估患者的痰液性状,充分掌握吸痰指征和时机,坚持按需吸痰原则,吸痰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观念,控制好吸痰压力,做到动作快、稳和轻,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6)加强基础护理:给予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前应先抽吸出全部分泌物,后擦洗口腔,操作前应先将套管气囊内充足气,并将头部偏向一侧,操作时由一人进行导管固定,另一人进行口腔清洗,口腔护理前后应仔细记录下导管插入位置,以防出现插管移位,引发感染和气道损伤。加强叩背和翻身,每隔2h进行一次翻身,翻身时给予有效背部叩击,拍背時并拢五指,微弯曲手指关节,手掌成凹式,由肺底从外到内,从下到上叩击,避开心肌与乳房,叩击力量适中,以患者不感觉疼痛为宜,每次叩击时间在0-15min。 1.3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选择x2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明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出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参考表1。

3 讨论

危重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多变,建立人T气道是一项重要急救措施,但人工气道建立后受各种因素影响,易m现较多并发症,因此,对患者加强气道的护理管理意义重大‘纠。

为确保危重患者机械通气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其加强人工气道管理,确保气道通畅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有效吸痰与防止痰痂形成,控制吸入气体的温度达360C.同时相对湿度达到100%,值得注意的是,频繁和反复吸痰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易使其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因此,临床不建议频繁和持续吸痰。有关吸痰管的插入深度,应将遇有阻力作为标准,深部吸引能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且易形成肉芽组织,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肺不张、肺气肿以及器官狭窄等,加重其病情,因此,插入吸痰管的深度应低于气管导管与接头总长度1 cm为宜,完成吸痰后,应对吸痰是否彻底和干净进行观察,同时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操作,并给予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3-4]。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对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加强气道的护理管理能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对接受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加强气道的护理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其病情好转与康复,护理时应做到有效、细致、精心和严格。

参考文献

[1]罗春霞,刘妙秋,曾丽云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 14( 16):128-129

[2]周月红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 12):14-16

[3]刘昌举危重患者院前气道管理126例分析[J]贵州医药,2018,42 (1): 84

[4]毛欣荣气道管理在危重病人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 (9):160-161

推荐访问: 危重 通气 气道 护理 患者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