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民族美术发展论坛”是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理论研究的重要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主要对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民族美术研究及发展、创新、传承和美术教育状况、美术创作等多角度举行了学术研究讲座。
关键词:民族美术;美术事业;美术教育;传承;创新;发展
一、前言
2017年10月2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内蒙古艺术学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民族美术发展论坛”在内蒙古艺术学院举行内蒙古艺术学院院长黄海,内蒙古文联党组织成员、副主席艺如乐图,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殷会利,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卓然木· 雅森,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美术家协会主席宋鸣,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谢麟,云南美术家协会主席、云南画院院长罗江等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二、第四届中国民族美术发展论坛的内容及作用
“第四届中国民族美术发展论坛”的举办促进了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发展、创新、传承、美术教育和研究。这也符合了党的十九大中提出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这段话对中国民族美术发展、创新、传承、美术教育及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这新的发展环境中,少数民族美术的共同发展、创新及传承是大家一起关注的问题,中国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的创办恰恰为此提供了互动平台。
中国民族美术发展对中国美术事业有着非凡的意义。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是由各族人民一起创造的。经过历史的洗礼,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人文思想等影响原因,有些民族文化艺术已经被严重忽视甚至被遗忘。因此,中国民族美术艺术委员会的创办和论坛的举行对中国各少数民族美术的发展、繁荣、创新、传承及民族美术教育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论坛中有幸还请到了入选文集的学术研究代表者,他们分别讲了自己所在地区少数民族美术发展、题材创新、美术教育状况和文化产业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学术性研究。他们的艺术成就和学术研究成果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首先,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乌力吉教授从内蒙古民族美术历史、现状、成绩和经验等多角度出发对“ 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 进行了讲解。第一,回顾内蒙古民族美术历史。它在 9 世纪蒙古部落开始建立的时候以民间美术的形式而形成。具有匈奴、鲜卑、突厥及契丹等曾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诸多民族的特征。除此之外,藏传佛教传入蒙古高原并开始修建寺院佛塔时宗教美术逐渐形成。此时,民间美术和宗教美术教育主要以师徒传授和口头传授的教育方式传承在蒙古高原上,在蒙古民族美术发展、传承与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其次,自治区成立以后,建立美术院校及 21 世纪进入以后又建立诸多符合新的社会结构与人才需求的新型美术院校。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的创新是培养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美术家及提高民族美术质量的前提。演讲的最后乌力吉教授提及,少数民族地区运用民族语言授课来提高民族美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民族美术教育教材的开发,建设教学资源、系统性的双语教材及师资队伍等更加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推动内蒙古民族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接下来进入论坛的第二部分,由宁夏美术家协会主席宋鸣先生发言,首先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政治、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优越条件。其次对宁夏美术发展和回族美术发展现状、题材创新及宁夏现在的美术事业进行分析。宁夏是黄河文明,西夏文明,回族文化,移民文化及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这些条件足够给宁夏民族美术发展优越的条件。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格特点也丰富了绘画创作的题材。在演讲的最后宋鸣先生对回族美术的发展过程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浏览大量宁夏本土画家及美术作品,并比较了改革开放前后的回族美术。
论坛的第三部分、由中央民族大学张亚沙教授对西藏地区岩画研究做出了详细的解析。1999 年在西藏西部阿里日土塔康巴岩画进行第一次研究后展开这个课题。在2005 年再次去西藏及周围地区进行第二次研究后发现西藏西部地区的岩画、玉树岩画,格尔木岩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地区的岩画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东西长,南北狭的一条古代北方盐道和文明地帶。据考察,在西藏西部阿里日土及藏北“ 姜塘” 发现的大量“ 一条腿背夫” 岩画,与历史文献“ 隋书.西域传.女国” 里记载的女国贩盐队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人物队伍们的表现,从侧面反映了西藏姜塘草原岩画中的经济和文化的动因。东西长,南北狭的这条区域正好是古史记载的“ 大羊同国” 的位置。阿里日土则位于这狭长分带最西段。此布带又是女国文化带,是女国向天竺和党项扩张,贩盐谋取最利的线路。藏西象雄王族的文字语言记载和“ 大羊同国” 郡女国图像记录,也从很大体现了两者的地理位置,国家形态以及宗教关系。在玉树岩画没有发现之前藏西阿里日土到东女国岩画分布带间尚有缺环。玉树岩画被发现以后从藏西西天女国到东女国,格尔木,又到北玉树岩画,连接成了西藏岩画分布带。张亚沙教授的西藏岩画研究对西藏地区历史、宗教及中国岩画史资料上添加了无比重要的内容。
论坛的第四部分、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卓然木· 雅森教授在“ 新疆现当代油画及对中国的影响” 中主要介绍了新疆油画的继承与创新、探索与构建的情况。并介绍了新疆现当代油画的发展现状,个性化创作、培养人才计划等。新疆现当代油画深受苏联绘画影响直至现在,但在新疆本土油画家的探索下新疆油画表现形式上呈现了多样化。对此,卓然木· 雅森教授浏览大量新疆本土油画家及作品讲解现当代的新疆油画现状。新疆的地域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使新疆的油画创作及题材有了多样性,并完美的统一了新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绘画创作精神内涵。
论坛的第五部分、由内蒙古艺术学院王鹏瑞教授演讲,主要对“ 民族美术” 展开了话题,讲解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文化、生活形态及从批评的角度讲述了表现少数民族生活题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形态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等对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画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 1943 年以来,“ 民族美术” 创作得到了很多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都产生了诸多优秀的作品。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创作者忽略了对少数民族生活现状发展的关注,而难以深入表达少数民族真实生活,导致绘画创作只表现表面而没有内在的感情色彩等。王鹏瑞教授的讲述围绕着“ 民族美术” 详细的解释了“ 民族美术” 的发展和绘画创作题材中存在的问题。
论坛的最后、 中央民族大学付爱民教授在本次论坛上主要从文化产业的角度讲了“ 民族艺术”。并结合社会生产力、工业化等多角度分析民族和美术的关系、民族美术面临的困境、宣传及推广价值等。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独特且多样化。在历史的演变之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相互影响又相互渗透,北方草原文化艺术吸收了中原地区文化艺术的特点。而中原的农耕文化艺术又影响了南方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形式。逐渐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中心又带着有自己民族特色和独特风格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但因历史的变迁及时代的转换,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早已从历史的足迹上消失或被后人遗忘。这对于今天的学术研究上成了一个空缺的内容。
三、结束语
“中国民族美术发展论坛”的举行,让中国少数民族美术通过这个平台挖掘已经被历史遗忘的文化艺术,可以让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更发展、多样化,体现出它们原有的文化艺术价值。在此基础上,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共同发展、繁荣、创新和传承。除此之外,中国少数民族委员会围绕民族美术双年展,民族美术期刊等,同时培养少数民族美术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发展和学术研究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相互了解,相互吸收,发展和研究,不仅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丰富、完善了中国民族美术发展和美术史。在学术研究上,为我们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完善的资料和互动的平台。为中国民族美术及民族美术教育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 第四届 中国 综述 美术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