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时间:2022-05-08 16: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取 54 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接收的 68 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检测 2 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以及 C 反应蛋白,评估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开展检验的作用与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不同血清降钙素原分段中的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0ng/mL作为截断值可见该指标对重症肺炎的诊断特异性为52.9%,灵敏度为83.3%。结论:利用PCT检测可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重症肺炎提供可靠依据,此项指标也可用于判断临床治疗重症肺炎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重症肺炎;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54例重症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收治的68例普通肺炎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符合肺炎诊断标准。对照组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年龄(51.8±9.4)岁,合并糖尿病11例,心血管疾病8例,慢性肾病6例,慢阻肺1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39岁~76岁,平均年龄(52.3±9.1)岁,合并糖尿病13例,心血管疾病6例,慢性肾病5例,慢阻肺2例。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指定高年资、专科临床实验室医师完成研究组重症肺炎患者、对照1组健康人群、对照2组轻症肺炎患者PCT检测。研究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于入院时、治疗5d后、出院时分别接受PCT检测。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液5ml作为检验样本,经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定量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完成PCT检测,相关试剂盒由罗氏公司提供。PCT检测值以0.5ng/ml为分界,即<0.5ng/ml无感染、0.5~1.9ng/ml轻度感染、2.0~9.9ng/ml中度感染、≥10.0ng/ml重度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入院时 PCT 水平 ;观察研究组治疗效果 , 并比较研究组入院时、治疗 5 d 后、出院时 PCT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 χ2 检验,相关性分析利用 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比較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分段情况比较2组

患者在不同血清降钙素原分段中的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2.0ng/mL作为截断值可见该指标对重症肺炎的诊断特异性为52.9%(36/68),灵敏度为83.3%(45/54)。见表2。

3 结论

重症肺炎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致病原因引起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患者需要通气支持、循环支持或加强监护下治疗;其中重症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且病情重,预后不佳。及时、准确地评估和预测重症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抗生素治疗,对疾病的控制有着至关重要临床意义。患者临床症状、血细胞分析及 C?反应蛋白(CRP)等虽可作为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治指标,但均缺乏特异性,且敏感性较差。有研究表明,血清 PCT 是判断细菌感染可靠的生物学指标[5],其水平的升高不仅有助于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而且对于患者肺部感染病情的严重性及预后起到指导作用。HILLAS 等[6]认为,血清 PCT 作为近年来发现应用于全身性细菌感染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与患者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紧密相关,并可优化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血清降钙素原是一种探索敏感性高的细菌感染指标,相比于感染诊断金标准的病原学检测其具有检测时间短、敏感性高的特点,病原学检测标本容易受污染,早期诊断中不能应用与普及。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清C反应蛋白均会随着病情变化发生变化,具体机制为当患者感染8h之后会出现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变化,代表机体免疫系统在感染后发生反应,并且升高水平与感染程度有密切关联。但因其C反应蛋白在临床实际情况中会因循环性疾病、严重创伤等原因发生明显变化,缺乏一定的特异性。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机体炎症反应刺激后导致血清含量急剧上升,病毒感染与创伤均可以刺激白细胞介素-6上升,在这方面限制了白细胞介素-6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肺炎多为细菌感染所致,但临床感染类致病菌还包括真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多种类型,而多数感染类疾病患者均具有发热临床表现,因此对临床准确诊断病情造成一定困难,而给予致病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并不利于患者尽快确诊病情并得到针对性治疗,因此如何尽早鉴别各类感染性疾病已成为目前临床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随着临床医学水平深入研究,有学者提出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将存在PCT水平显著上升的情况,而对于真菌、病毒及其他非典型微生物感染者血清中PCT水平虽也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升趋势,但相较于细菌性感染疾病上升幅度较低,因此提示PCT可作为鉴别各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依据。

综上所述,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促炎因子以及炎症介质均显著增高,其中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越来越高,并有具有特异性以及较高敏感度,可快速诊断病情,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保障治疗的有效性,临床中可联合C反应蛋白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许官升.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0):37-38.

[2]滕菲.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03):426-428.

[3]向娟,吴佳妮,唐兵.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08):40-41.

推荐访问: 血清 肺炎 重症 临床应用 分析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