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探究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探究

时间:2022-05-09 0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在分析商业银行竞争力相关概念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需要从公司治理、公司财务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及金融创新四个方面着手完善和提高,旨在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

在我国庞大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积极有效地对金融资源进行配置。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今天,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的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进行调整。因此,要保持商业银行的持续竞争力,促使其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就在于客观地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评价。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在促进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竞争理论也成为企业发展理论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而言,企业竞争理论的发展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主要内容是企业的战略管理。该阶段的竞争理论强调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要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为依托;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内容为市场结构。在这一阶段,企业竞争力分析的重点由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转到重点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上,认为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关键在于提升行业的吸引力,而企业战略制定的主要依据在于对市场结构的分析。但这种过分依赖外部环境分析制定竞争战略的研究方法,可能会因为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竞争战略的波动性和不连贯性;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研究重点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提高企业素质。这一阶段的竞争理论将企业竞争力分析的关键转移到对企业自身的分析上,着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达到提高企业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的战略目的。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组织,以货币信用商品和金融服务为主要经营活动内容。商业银行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其主要特征有社会性、经营性和服务性等,并且以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在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不仅要保证自身利润的实现,更要对市场货币的流通、金融物价的稳定、社会信用秩序及经济增长等起到保持和调节作用。可见,所谓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就是指商业银行在实现自身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前提下,开拓市场、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能力。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主要评价指标

(一)组织和经营指标

在众多对商业银行竞争力产生影响的组织和经营指标中,产权和公司治理是一个尤为关键性的指标。在现实中,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所谓公有制,也就是国家所有制,私有制就是个人所有制,而混合所有制是指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按照穆迪公司的分析,现在的多数新型国家中,公有制银行占主体地位,当这些银行遭遇危机的时候,会有国家出面对其进行支持,因此其相关的债务及存款评级几乎与国家主权评级相一致。另外,这些公有制银行在获取政府存款和相关业务支持等方面更有优势。

(二)财务指标

对商业银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财务指标有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力指标。其中,盈利能力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投入一定量的资本来获取相应利润回报的能力。作为一项体现银行营运价值的核心指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反映的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的大小对商业银行的成功与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盈利能力的大小主要通过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量反映出来,可以将盈利能力指标具体细分为税前利润、税后利润及净利润。另外,市场占有力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在参与市场竞争中的业务扩展能力,主要通过银行的资产增长率和存款增长率两个指标来反映。一般而言,银行良好的经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有利于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而较快的存款增长率有助于提高银行的市场占有力,进而增强银行的竞争实力,从而保证银行资产的快速增长。

(三)风险指标

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产生影响的主要风险指标有:第一,资产的流动性。考察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主要是对贷款期限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匹配程度、银行存款的波动性及稳定性、流动资产比率及资产负债率敏感性等的考察。第二,资产的安全性。商业银行自身高风险、高负债的特征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受到资产安全性的重要影响。资产的安全性主要可以通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及加权不良贷款比率三个指标来反映。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反映银行资产安全性的指标是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在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明晰产权。商业银行进行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对企业内部产权关系的进一步明确,这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效率不高、不良资产过多、竞争能力低下等问题。所以,当前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就是进一步明晰产权。明晰产权主要包括明确产权所有者、划分产权主体权能、解决绝对控股和股权流转问题,在企业内外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扩大董事会规模。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与公司治理结构回归关系的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与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公司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呈负相关关系。适当降低股东股权可以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目的。所以,要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就需要合理规划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最后,明确划分部门职责,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存在严重的部门重叠问题,各大银行大都设有工商信贷部、房地产信贷部、项目或技术信贷部、国际业务部等部门。这种过分细致的分工使得银行内部部门设置过多、机构重叠,反而降低了整体所能承载的工作量,阻碍了银行效率的发挥。这一现象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严重,在国有商业银行中,通常由多个部门来合力完成本该由一个部门完成的工作,这就造成公司内部机构冗余、部门之间相互推脱,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首先,提高营销组织的工作效率。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部门,以货币资金为主要经营对象,因此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高效地开展营销活动的关键就是深入分析客户需求,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营销部门,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以地域、市场、产品和职能为基础,逐步建立高效的营销组织。

其次,适当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经营模式对维持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中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现行的分业经营模式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商业银行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就需要不断改变分业经营的模式,尝试混业经营模式。具体可以尝试在缺乏明确规定的领域适当放松对金融的管制,筹建金融控股公司。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规进行适当修改,为商业银行开展混业经营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再次,促进中间业务的开展。目前,商业银行单纯依靠存贷款业务来获取利润的空间日趋减少。因此,需要在保证存贷款业务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不断促进中间业务的开展,创新金融工具。开展中间业务也需要在充分分析市场和客户的前提下逐步进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市场优势,开展高科技、高效益的业务,寻求新的业务突破口和利润增长点,从而改善银行的经营状况;在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则可以充分发挥信息传递方便、联系范围广阔的便利向客户传递产品、市场等相关信息。

(三)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国家信用的大力支撑,这也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一直很低。但在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中,一家银行能否保持持续不断的发展,关键在于银行自身开拓市场和驾驭市场的能力。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断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提高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

其次,改革风险管理制度。巴塞尔协议逐步提高了对银行的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应该参照这一要求不断提高银行资本的质量、资本的充足率及杠杆率,重点关注流动风险、表内外风险等三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风险管理文化的树立与传播,不断建设与改革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金融工具,还要对创新产品设置合理的风险隔离制度,将非银行领域的风险隔离在外。

再次,学习和贯彻巴塞尔协议,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随着自身发展的日益国际化,国际和国内风险日渐增多,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认真学习和贯彻巴塞尔协议,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相关建议,争取更有利的外部环境,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防范风险。

(四)不断进行金融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流入我国市场,从而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急需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首先,加强体制创新。对阻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相关制度进行整理分析,开发和引进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工具。对银行在市场体制、机构体制及监管体制等方面的创新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梳理,进一步扫清制度障碍,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强银行体制的创新,不断完善银行间市场,改革企业内部机构体制,提高银行监管体制在我国的适用性。

其次,加大科技投入水平,提高金融创新的数量和质量。由于我国的银行业发展较晚,还未形成成熟的市场环境,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层次也比较低,发展的重点仍集中在对银行机构等一些科技含量较低的外在建设上。因此,需要商业银行加大科技投入,从我国银行业的现实情况出发,在提高金融创新的数量同时重点关注创新质量的提高。

再次,银行的发展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商业银行无论是引进还是创新金融工具都要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目标。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太完善,银行内部尚缺乏成熟的引导机制,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的作用,引导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此外,还要加强对銀行的监管,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银行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空间和保障。

综上所述,新兴国家银行业的发展必将导致世界银行业发展格局的转变,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和日益成熟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世界银行业的竞争起到推动作用。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成熟,我国商业银行业也克服了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重重困难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在吸收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席慧波,顾金宏.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J].金融经济,2009(12)

2.段星.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人文杂志,2011(4)

3.齐良念.中国保险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10(35)

4.蒋梅花.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及竞争力变化研究[D].汉城大学,2007

5.熊良俊.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效性问题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8(7)

推荐访问: 商业银行 探究 竞争力 提升 策略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