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研究克塞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克塞治疗组(观察组)56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显效52例,好转3例,无效且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对照组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且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例,死亡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克塞治疗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在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突发事件发生方面有更优的疗效。
【关键词】 克塞;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 R541.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8-0129-01
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自发型心绞痛(休息时发作)、劳力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1个月内新近发生)[1-2],猝死率高。据报道大约有15%~35%的患者可能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这也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引起临床重视的主要原因[3]。本文将通过观察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克塞治疗的疗效,研究克塞在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2010年5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年龄38~74岁,中位年龄57.5岁,男50例,女28例,病程2~8年。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克塞治疗组(观察组)56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血液疾病、出血倾向、心功能Ⅳ级、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心电图表现
两组心电图普遍存在ST-T改变,ST段下移>0.05 mV,T波低平或倒置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表现。
1.3 方法
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吸氧、硝酸酯类治疗。并根据病情给予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或(和)钙离子拮抗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克塞40 mg,每12 h一次,皮下注射,连用1周。观察两组心绞痛频率及心电图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于治疗后第7天进行疗效判定。显效:心绞痛消失,心电图ST段上移恢复到等电位线,T波直立,病情稳定;好转: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减少,劳累后仍有轻度发作,心电图仍有改变;无效:症状无好转,恶化或死亡。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52例(92.8%),好转3例(5.4%),无效且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1.8%);对照组显效12例(54.5%),好转7例(31.8%),无效且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例(9.4%),死亡1例(4.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猝死率高。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冠状动脉痉挛等造成冠状动脉的不完全阻塞甚至完全阻塞。据报道大约有15%~35%的患者可能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这也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引起临床重视的主要原因。
低分子肝素是通过酶或化学解聚过程产生的,低分子肝素钠抗血栓的特点是抗Xa/抗Ⅱa活性高于一般肝素,能明显促进心肌缺血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和代偿,从而增加心肌氧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状态[4];高凝状态和脂类代谢紊乱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理生理中重要致病因素,低分子肝素钠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通过其抗凝机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已被证实,有报道用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天后,心肌梗死发生率较少80%,总的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75%,而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80%。
克塞,通用名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依诺肝素钠)。分子量3500~5500道尔顿。性状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主要适应证及功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治疗已形成的静脉血栓;预防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中血栓的形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此药物和肝素对比有如下几种优点:(1)抗Xa/抗Ⅱa活性高于一般肝素,防栓作用强。(2)在不同适应证所需的剂量下,本品并不延长出血时间。(3)在预防剂量时,本品对激活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没有明显改变。(4)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白三烯B4增高,血小板活化减少。(5)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其半衰期为200~300 min,是普通肝素的2~3倍。因并发出血少等优点,临床应用中笔者观察到克塞治疗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在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突发事件发生方面有更优的疗效。并能减少甚至避免使用普通肝素造成的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的情况,因其并发出血少,其禁忌证相对放宽,不需凝血监测,停药无反跳,使用方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静.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45.
[2]李龙平.曲美他嗪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7(30):118.
[3]吕强,康俊萍,杜西,等.不同危险分层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现状和近期预后[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2):67.
[4]胡立群,陈晓忠,徐岩,等.低分子肝素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纤溶活性临床心性事件的影响[J].安徽医学,2000,21(3):4.
(收稿日期:2012-04-05) (编辑:何玉勤)
推荐访问: 心绞痛 定型 不稳 疗效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