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观察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09 16: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结合针刺穴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134只眼)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按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 34例,对照组采用注射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注射舒血宁注射液、口服杞菊地黄丸结合针刺睛明、球后、肝俞、肾俞,综合疗法,3 w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2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中药结合针刺疗法;临床观察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又是一个急待深入研究的眼病,其发病机制和确切病因尚未明了,西医目前研究最多的属"基因学说"[3-4],201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在英国《自然》杂志旗下的《影响因子》上发表题为《导致常染色体隐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新致病基因 SLC7A14》,成功的揭示了一个关于该病的全新致病基因。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医学者独立发现的第一个隐性致病基因[5]。中医和西医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因方面有一些共识。中医认为"阳衰"是"高风雀目"的根本,其病机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两虚,致后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脉道阻滞,目失濡养而发病[6]。近年来有关该病研究的文章很多,涉及治疗的文章仅占2成,而且大多质量不高,论文存在很多问题,①遵循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众说纷纭,缺乏统一,无法估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重复性,因而降低了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7]。②很多论文不设立对照组,疗效评价缺乏参考。关于该病治疗的文章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在2002年之前以临床治疗题材为主,数量呈上升趋势,在2002年达到顶点,之后,有关该病治疗的文章大多回归动物实验层面,2012年以来,关于该病临床治疗的文章数又有所回升。说明该病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探索治疗-动物试验-探索治疗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本病的治疗仍有很多难点需要攻克,西医对此病仍无确切治疗方法。广大中医医家近年来治疗此病多获得较好疗效,治疗此病的方法日趋多样化、综合化。笔者对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36例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获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1 年2月~2014 年 2 月在我校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患者,67例患者均为双眼发病,问诊均有进行性夜盲病史,眼底检查均具有典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改变。后按年龄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 例,男 19例,女 15例,年龄 17~64岁,平均36岁,病程5个月~29年,平均7年。对照组 33例,男 14例,女19例,年龄 21~59岁,平均37.9岁,病程6个月~31年,平均7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眼科学[2]视网膜色素变性诊断标准。

1.3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血管、肝、肾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②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③受试者依从性差,影响临床观察进程。

1.4方法 对照组: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①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②口服杞菊地黄浓缩丸8粒/次,3次/d。③针刺球后、睛明、肾俞、肝俞。针刺手法:平补平泻,留针15 min/次,1次/d。3 w为 1个疗程。

1.5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检查视力恢复3行及以上,视野平均光敏度增加2 db及以上,平均缺损减少2 db及以上。有效:视力恢复<3行,视野平均光敏度增加≥1且<2 db,平均缺损减少≥1且<2 db;无效:视力较前无变化甚至恶化,视野治疗前后无变化或恶化者。显效率及有效率合计为总有效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分析,视力及视野平均视觉敏感度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34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4例。对照组 33例,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治疗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确切,且效果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显效率,治疗组疗效更卓越。见表1。

3讨论

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称之为"高风雀目"或"高风障",最早记载于《秘传眼科龙木论》,将该病症状描述为"惟见顶上之物"。《目经大成》中载曰"大道行不去,可知世界窄,未晚草堂昏,几疑天地黑"尤为形象的记录了其症状。该病病因病机多属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不足,肝肾亏损,致后天脾胃虚弱,血脉不容而枯而发病[1]。后期常因脉道不充而闭塞,气血失养而失明。病属亏虚为本,邪实为标。本研究以舒血宁注射液为基础,其主要成分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化瘀通络[8]。口服杞菊地黄丸浓缩丸,方用枸杞子、菊花、山茱萸(制)、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味甜性酸,功用滋肾养肝。同时联合针刺睛明、球后、肝俞、肾俞。睛明穴是治疗各类眼部疾病的局部首选穴位,要穴[9]。它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穴,又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之交会穴,有针一穴而调诸经的功效。针刺睛明可起到通络定痛的作用。球后穴是经外奇穴,在治疗眼疾方面有特殊功效。针刺球后穴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发挥对眼底微血管的调节作用,起到祛瘀的作用[10]。肝俞、肾俞乃足太阳膀胱经之腑穴,膀胱经主水,且经脉循行于人体背部,背为阳,针刺肝俞、肾俞可起到补益肝肾,调和阴阳的作用。针药结合,杞菊地黄丸、肝俞、肾俞滋补肝肾,阴阳平衡。舒血宁、球后、睛明化瘀通络定痛。眼病多淤。针刺可刺激体内中药的药理作用完美发挥,中药进入血管,循行周身,可使针刺的效果更佳。合用起到协同促进的作用,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窦仁慧,金明. 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治疗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1):59-61.

[2]施殿雄.实用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47-751.

[3]邢东军,黄秀峰,金子兵.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基因诊断技术历史与进展[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6(1):1-9.

[4]董晓,佘华宁.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治疗进展及研究现状[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4): 633-636.

[5]陆健, 高孟.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获新进展[N].光明日报,2014-4-10(6).

[6]夏小平.西医和中医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病因和治疗认识上的殊途同归[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7):76.

[7]唐香成,夏小平.近十年中文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论文的循证评价[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 21(1):28-31.

[8]杨薇,尤丽,谢雁鸣,等.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舒血宁注射液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50-3153.

[9]王淑娟.睛明穴的应用体会[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426-427.

[10]武玉和,李铁,段晓英,等.针刺球后穴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60 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0,30(5):424-425.

编辑/肖慧

推荐访问: 视网膜 针刺 色素 变性 临床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