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立足临床,为更多的女性患者排忧解难

立足临床,为更多的女性患者排忧解难

时间:2022-05-10 08:30:03 来源:网友投稿

2013年6月21至23日,由中国心律学会、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主办,中国心电学会、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北京军区心血管分会等单位协办,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承办的“2013燕赵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三届疑难病例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隆重举行。据记者了解,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女医师联盟副主席、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冬梅教授,继续出任大会主席。

记者注意到,与其他同类学术会议所不同的是,在这场学术盛会上专设的“女性心血管疾病专场”,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在这个专注于女性心血管健康的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及妊娠等因素的影响所带来的独特的疾病表现特点等话题,做了精彩的研讨。会后,本刊记者围绕这一话题以及本届会议其他的学术热点话题,对王冬梅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学术盛会,追踪前沿

众所周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逐步改变,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及安全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列为当前整体工作的重点。但谈及这方面的话题时,王冬梅教授则首先着重介绍了她履职所在地的河北省的相关情况。

王冬梅教授简要介绍说:“河北省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地区,而且还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患病率、病死率较高,这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更加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摆在医疗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成为医学科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介绍到这里,王冬梅教授话锋一转接着说:“在全国专家以及同仁们的亲切关怀和鼎力相助下,我们已经圆满召开了两届燕赵心血管病论坛。此前举行的‘2013燕赵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三届疑难病例研讨会’继续秉承了前两届‘追踪前沿,注重实用,坚持学术’的会议宗旨,以立足临床,面向基层,以提高我省医务人员针对复杂疑难心血管病诊治水平为目的,聚集了中国心律学会和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白求恩和平医院吴广礼院长、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韩雅玲教授、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吴以岭院士、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主委王方正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赵连友教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方全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王捷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魏万林教授、河北省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傅向华教授、河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齐晓勇教授、河北省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冬显等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这些学界权威能够莅会,在带来各自宝贵的临床科研经验外,也为使本届论坛成为业内注目的一场学术盛会!”

王冬梅教授继续介绍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和最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上述这些大牌专家,在本届论坛上给我们带来了近一年来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脏疾病边缘学科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这对于临床医生知识的更新、技术的提高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王冬梅教授还介绍说,中国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大约40%。据世界心脏联盟分析:至2020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还将增加50%,其中76%将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而据记者了解,本次大会坚持以临床实践为主题,重点突出疑难病例的讨论及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争鸣和深度的探讨,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广大医生可以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传播和不断地更新医学信息。记者注意到,从会议名称上看,“2013燕赵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三届疑难病例研讨会”中有“病例”二字,那么,本次会议设立的病例专场,究竟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对此,王冬梅教授介绍说:“我一直认为,每个经典病例的展示及讨论,其价值和意义可能远胜于读一本临床教材。所以,我们举办的三届会议中,病例讨论均是我们的特点及重头戏,因为我们发现每次的病例讨论,医生的收获都很大,也很感兴趣,并通过一个人遇到的问题来警示大家,使大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省内外医生们提供的病例都很有特点,再加上专家们的精彩点评,使病例讨论更加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一场既有难度、又有深度和广度的病例讨论。此次会议我们准备了26个病例报告,分别来自于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层次的医生,我们相信此次病例讨论一定使与会代表收益博丰。”

女性专场,立足临床

说到本届大会特设“女性专场”的出发点,身为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女医师联盟副主席的王冬梅教授告诉记者:“正如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在演讲中所说,随着心血管诊疗技术的极大发展,已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很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也不断涌现,因此需要将心血管的基本知识、新的概念、各种指南、规范化的要求等,向各级医院心血管的同道宣扬、普及和推广,此事非常重要。”

王冬梅教授还认为:“过去大家对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很少关注及重视,也不了解女性患者的发病特点。近几年来,由于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学者们开始关注女性患者的患病情况,才发现在很多疾病中,由于性别不同,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特别是女性,因有生理周期及妊娠的影响,其疾病表现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广大医学工作者应该了解及掌握的。”

王冬梅教授接着说:“在今年的CIT大会上,电生理女医师联盟组织了女性心律失常专场,会场爆满的状况是我们事先不能预计的,从中我们也发现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知识的渴求和需求。为此,为了使我们的会议更加精彩纷呈,我们也增加了女性心血管疾病专场,使大家更加关注和爱护女性,能为更多的女性患者排忧解难。”

王冬梅教授说,本届论坛特设的“女性心血管疾病专场”,有一个很显著的特色——“立足临床、注重实用”。对此,王冬梅教授举例解析说:“在社会科学及社会生活中,男女的性别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而在自然科学中,同样存在这样的性别差异。比如说,我曾经撰文讨论过在心脏电生理和心律失常中女性有别于男性的特点,特别是在长QT综合征(LQTs)和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患者,性别对其的影响,旨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根据性别的特点,谨慎用药,避免医源性QT延长及Tdp的发生,预防心源性猝死。”

王冬梅教授解释说,LQTs是指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T波和/或U波异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 TdP ),临床表现为晕厥、猝死的一组综合征。LQTs的分类方法主要有2种,根据有无继发原因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根据是否对肾上腺素依赖分为间歇依赖性、肾上腺素依赖性和中间型。在两类LQTs中,女性总体发病率均高于男性。性别对心脏电生理、LQTs及Tdp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女性在5岁以后,平均心率比男性快。成年女性静息心室率平均高于男性3~5次/分,妊娠期心率较快;月经周期中,黄体期心率最快,月经期心率最慢。男性不论在基础状态下,还是使用心得安、阿托品阻断自主神经后,窦性心律的频率均慢于女性。心率的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提示性激素可能是影响心率的重要原因。但是,心率性别差异的确切机制目前仍尚不完全清楚。性激素可能增加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并且缩短房室结慢径路的有效不应期,因而女性心动过速发生的频度较男性高,且随生理周期的不同而变化,女性的窦房结恢复时间也短于男性。

王冬梅教授归结说,总而言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LQTs及Tdp,无论是先天性还是获得性,LQTs及Tdp对女性影响均比男性大,雌激素是导致QT间期延长及Tdp的凶手,儿童和老年人性别对QTc的影响消失,心律失常的防治对中、青年女性更重要。

王冬梅教授还介绍说:“令人欣慰的是,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已经于2012年9月14日在南京召开的‘双年会’上,成立了‘电生理女医师联盟’。我相信,女性医师将以其特有的细腻、认真、执着精神,在国内心电生理介入领域中,发挥其更为重要的作用!”

科室建设,坚持学术

另据记者了解,本次大会的主办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曾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工作和战斗过的医院,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

谈及自己供职的医院,王冬梅教授自豪地介绍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始建于1937年,原名‘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1940年1月更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首批百姓放心医院。”说起本次大会的主办方、自己所在的医院,王冬梅教授很自豪。同时,她还告诉记者,“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心律失常诊治专病中心,北京军区心血管疾病诊治研究中心,全国的冠脉介入及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及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特别是在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经桡动脉途径治疗各种疑难、复杂冠脉病变,如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分叉病变、三支病变、冠状动脉内旋磨术,以及IVUS指导下CTO病变的治疗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于河北省内率先开展了三维标测下房颤的射频消融术,河北省内率先开展了三腔起搏器治疗(CRT/D)顽固性心衰,体内自动除颤起搏器(ICD)防治心源性猝死等,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下一步科室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在进一步发展临床诊疗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创新性研究,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开展缺血性心肌病、复杂心律失常、心衰和药物耐受性高血压新型介入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建立在该领域内的国内领先地位,开展CRT治疗心衰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探讨相关发病机制及无应答原因。”

王冬梅教授继续介绍说,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现有床位110张,拥有科属冠心病监护病区(CCU)、心导管室、细胞电生理实验室、心脏电生理检查室等;有大型心血管造影仪3台、主动脉球囊反博、血管内超声、冠脉血管旋磨机、血流储备测定仪(FFR)、电生理记录仪、电生理三维导航标测仪(CARTO)、射频消融仪、心脏起搏器程控仪等先进设备。在学科带头人、全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王冬梅教授领导下,紧跟医学前沿,以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及起搏电生理基础研究为主攻方向,发展专科特色,目前每年开展的心脏介入手术量达2500余例次,介入手术成功率99.6%,在北京军区内及河北省区域内处于领先水平。

王冬梅教授认为:“我们医院的心血管学科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诊疗技术不断创新,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守护燕赵大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

采访即将结束时,王冬梅教授的话题又回到了“2013燕赵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三届疑难病例研讨会”上,她介绍说,本届大会的召开,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

河北省卫生厅厅长杨新建在论坛开幕式上,充分肯定了对燕赵心血管病论坛取得的成绩。他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威胁生命健康及安全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列为当前整体工作的重点,河北省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地区,而且还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患病率、病死率较高,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更加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摆在医疗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成为医学科学重点研究领域。心血管病研究成果日新月异,本次会议共同交流了心血管病、医学研究和诊疗新成果,推广了心血管病领域的先进防治理念。必将促进河北省心血管病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必将有力推动河北省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不断加强,必将有力促进河北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郭继鸿教授在会上提到,本次大会秉承往届的“追踪前沿,注重实用,坚持学术”的宗旨,为与会代表提供了掌握新技术、新进展的机会,搭建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学术交流平台。本次大会的内容涵盖广泛,设置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脏疾病边缘交叉学科等多个分会场,尤其设立了女性心血管病的专场,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此次盛会能成为心血管病专业的同仁互相学习,分享成功经验,探索未来合作的盛会,并坚信在各位同道的支持和鼓励下,在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燕赵心血管病论坛将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实用,将会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的提高、发展与腾飞做出贡献。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韩雅玲教授在讲话中提到,中国是心血管疾病的大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大约40%,据世界心脏联盟的分析:至2020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还将增加50%,其中76%将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本次大会坚持以临床实践为主题,重点突出疑难病例的讨论及日常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争鸣和深度的探讨,使广大医生可以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和不断更新医学信息的目的。

谈到这里,王冬梅教授说:“杨新建厅长和郭继鸿教授、韩雅玲教授的话,既是对本届大会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激励。实际上,我们的每届大会都会涉及许多国内外心血管病的前沿话题,这对带动当地及周边城市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很有帮助,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为医学专家及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届会议上,省内、外700多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交流心血管病、医学研究和诊疗新成果,推广心血管病领域的先进防治理念。本次大会内容涉及到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各领域诊疗技术的新成果、新理念、新进展等。会议还设置了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脏疾病边缘学科等多个分会场和卫星会,对今年心血管领域的新概念、新观点、新诊疗技术和新进展进行了全面的交流,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医师普及和提高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强了心血管学科经验的交流,促进了心血管领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专家简介

王冬梅,女,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起搏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衰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女医师联盟副主席,解放军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侯任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委,河北省医师协会副主委,全军保健专家组成员,国家多种核心期刊杂志编委。198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曾先后到美国新泽西州心血管病院及美国底特律HAPER大学医院研修。擅长疑难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对冠心病的介入诊断、治疗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经验丰富,曾完成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术和冠脉内超声术1000余例。目前研究方向为心脏疾病的起搏器治疗,特别是严重心衰应用三腔起搏器(CRT)、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自动除颤起搏器(ICD)防治猝死、阵发性房颤病人的起搏器治疗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完成起搏器植入术1000余例,CRT植入术200余例,ICD植入术100余例。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参编出版专著16部。完成省级和军队科研课题多项,获省级和军队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一、二、三等奖16项。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一五” 课题1项,河北省科技项目重点课题2项;参与完成国家、军队及省科研课题10余项。

推荐访问: 排忧解难 立足 临床 患者 女性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