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本文通过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和采用X线平片技术进行比较,以此来分析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对帮助医生诊断患者骨折程度的价值意义。方法 该研究选取了2012年1月~2014年1月以来,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X线平片来诊断骨折情况,而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来诊断骨折情况。结果 观察组通过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了解到,可疑骨折患者为0,I型骨折患者有3例。II型骨折患者有10例,III型骨折患者有6例,IV型骨折患者有3例,V型骨折患者有2例,VI型骨折患者有1例。其中,骨折情况判断准确率100%,而对比组采用X线平片技术对患者骨折情况判断为,可疑骨折患者为5例,I型骨折患者有3例。II型骨折患者有8例,III型骨折患者有4例,IV型骨折患者有2例,V型骨折患者有2例,VI型骨折患者有1例,对骨折情况判断准确率为80%。由此可见观察组的诊断价值要远远高于调查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胫骨平台的骨折患者,应该给与三维CT重建影像来进行判断,因为它克服了X线平片漏诊的不足,有利于医生诊治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三维CT;重建影像;胫骨平台骨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了2012年1月~2014年1月以来,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样本人数总量为50例,其中,男女患者各25例。并采用随机抽样分类的方法对50例胫骨平台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的25例胫骨骨折患者,年龄段在16~70岁,平均(42.5±0.5)岁。而对比组的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年龄段在18~67岁,平均(44±0.5)岁。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通常情况下是由意外交通事故、意外跌打损伤、高空跌落等原因造成的[1]。调查组因为意外交通事故照成的骨折患者有10例,因为意外跌打损伤造成的患者有8例,因为高空坠落造成的患者有7例。而对比组因为意外交通事故照成的骨折患者有11例,因为意外跌打损伤造成的患者有9例,因为高空坠落造成的患者有5例。因此,这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不论在年龄、性别、骨折程度还是在骨折成因上都具有高度相似性[2],并无明显差别(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X线平片来诊断骨折情况。观察组的25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来诊断骨折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两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不同的诊断技术而产生出来各项统计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并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调查组和对比组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通过采用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来判断骨折情况达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帮医生对患者的情况做出了更好的判断[3-4],有利于医生及时开展诊治工作。观察组通过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了解到,可疑骨折患者为0,I型骨折患者有3例。II型骨折患者有10例,III型骨折患者有6例,IV型骨折患者有3例,V型骨折患者有2例,VI型骨折患者有1例。其中,骨折情况判断准确率100%,而对比组采用X线平片技术对25例患者骨折情况判断为,可疑骨折患者为5例,I型骨折患者有3例。II型骨折患者有8例,III型骨折患者有4例,IV型骨折患者有2例,V型骨折患者有2例,VI型骨折患者有1例,对骨折情况判断准确率为80%。观察组和对比组产生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是一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5],它是计算机技术与B超的联合体,能通过B超扫描在计算机上面形成立体画面。但是,由于X线平片经常导致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造成医生对患者的情况了解不到位。比如,有些骨折危重患者,是不能对他们做太大的搬运动作的。而且,有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6],对他们的姿势要求也就不能太高。但是,X线平片的投照就要求患者平躺,这样照出来的片子才更清晰准确。如果患者姿势不当,造成骨骼的重叠[7],那么,患者的患处就容易造成漏诊。正常情况下,医生对骨伤患者采用X线平片进行治疗就足够了,但是,由于胫骨平台主要是松质骨结构,其解剖情况比较复杂,如果受到外力撞击造成胫骨平台骨折(如发生骨质劈裂但并未移位或塌陷度较小等),那么,创面是会呈现不规则状的,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的话,则会传递出该部分依然正常的讯息,使诊断发生错误,那很多细节就不能被诊断出来。而利用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可以清晰、直观、立体的反应骨伤的立体形态,骨腔内的微小患处、骨骼的空间位置、以及骨骼的内部情况都能通过重建影像技术来反映出来[8]。
综上所述,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有着X线平片不可比拟的优势,它能准确的反应胫骨平台骨折的类型、程度、位移方向和塌陷面,这样才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扈延龄,裴国献,李旭等.三维CT重建对关节内骨折分型术前评价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8):568-570.
[2]李敬中,郑启新,宋建东,等.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价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4(5):633-634.
[3]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价值[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0):957-959.
[4]王铁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工作原理及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3):2547-2550.
[5]苏卫敏.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2(36):187-188.
[6]丁勇明,陶振东,巢玉柳.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09):1069-1070.
[7]徐云钦,李强,申屠刚,等.三维CT重建及MRI检查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2(03):184-185.
[8]王斌.三维CT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09(06):962-963.
编辑/王敏
推荐访问: 胫骨 骨折 重建 诊断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