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应的质控措施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应的质控措施

时间:2022-05-15 08:50:08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vOtmN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医学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接收的1 200例微生物标本(2017年1月-2018年1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了尿液、痰液、血液、分泌物、胸腔积液、粪便、脓液及其他来源的标本。所有的微生物标本均经过笔者所在医院检查,符合微生物检验的标准。

1.2 方法

选择微生物室内5名具备高检验资历的专业人员对1 200例微生物标本进行严格的检查与记录,检查内容包括标本的采集时间、外观状态、检验结果、复查结果等,将不合格的标本仔细记录下来并对其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1.3 观察指标

(1)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率;(2)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文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运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率

1 200例微生物标本中,有109例标本不合格,总不合格率为9.08%,其中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14.29%,远高于其他来源的标本(P<0.05),见表1。

2.2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

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取样操作不合格、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条形码及标识错误、采血量不足五个原因,其中痰液标本中,取样操作不合格占46.88%,标本污染所占比例为31.25%,远高于其他不合格因素;尿液标本中,标本污染所占比例为69.57%,远高于取样不合格的比例;分泌物标本中标本污染所占比例为66.67%,远远高于送检不及时(33.33%),血液标本中采血量不足所占比例(68.42%)高于标本污染(31.58%),粪便标本中标本污染所占比例(69.23%)高于条形码及标识错误(30.77%),无菌体液标本中取样操作不合格所占比重(71.43%)高于标本污染(28.57%);总体看来,造成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标本污染(48.62%)、取样操作不规范(24.77%),其影响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因素,见表2。

3 讨论

微生物检验可分为三个环节,包括分析前、中、后三个部分,其中分析前包含了标本的采集、留取、存储及运输四个方面,这也是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最重要也最薄弱的一个环节[4]。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否与标本的合格率息息相关。影响微生物标本的合格率主要是人为因素,例如标本采集方式不规范、标本的存储出现污染、标本运送时间有误等,因此,必须对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情况进行具体统计与分析,探讨影响标本合格率的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5-6]。

由表1、表2数据比较可知,在109例不合格的微生物标本中,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14.29%,远高于其他来源的标本,而且痰液标本中取样操作不合格与标本污染在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中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因素,造成这一原因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患者因素。由于痰液标本多为自行留取,患者对于痰液的取样方式不熟悉,或是对护理人员的宣教内容没有仔细聆听,从而导致留取样本的方式有误;第二,医护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对于痰液留取的方式讲解不到位,导致患者对留取的方式不能有效掌握,出現随意留取痰液标本的行为,造成标本随意留取的现象;第三,自身因素。痰液标本的留取过程需要经过口腔,很容易被口腔内的细菌污染[7-9]。由文中可知,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为10.13%,在微生物标本中所占比重也很高,影响其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其次是取样操作不合格。造成尿液标本污染的原因包括:第一,留取方式有误。患者未将外阴部清洗干净便进行尿液的留取,导致尿液受到细菌的污染;第二,送检时机有误。尿液留取成功后,检验人员未能及时将其送检,导致样本受到污染;第三,存储方式有误。对于无法进行送检或接种的尿液标本,检验人员未将其置放到4 ℃~8 ℃的冰箱中,从而导致标本污染,第四,送检、接种过程中受到污染[10]。造成尿液标本取样操作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医护人员对尿液采集方式未讲解到位,导致部分患者及家属认为导尿管内尿液与尿袋中的尿液无任何区别,为方便省事,就直接从尿袋中采集尿液标本[11]。除痰液和尿液标本外,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和无菌体液标本均为不合格微生物标本的来源之一,造成它们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包括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血量不足、条形码及标志错误、取样操作不规范几方面,其影响原因包括:第一,分泌物及无菌体液标本对无菌环境要求很高,一旦操作人员缺乏严格的无菌操作意识与流程,或是在标本采集、运输、培养等环节稍有疏忽,都会造成标本污染,从而导致标本的不合格;第二,部分医护人员为图省事,在采集血液标本时自行缩短消毒时间,提前采集标本,未按照采血要求采集足够的血量,或是在患者输注药物的一侧采集血液,都会导致标本不合格;第三,粪便标本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一旦送检不及时,容易致使标本变干或是细菌死亡,最终引发标本不合格[12-13]。

由于影响标本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标本污染和取样操作不合格,因此,需采取以下几点质控措施:第一,定期组织检验人员进行微生物检验操作知识与实践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检验样本采集合格率的重视程度;第二,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检验人员应积极听取医师提出的建议与意见,并对自身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加以纠正;第三,制定规范化的标本处理流程,并规定好各种标本的验收、评估与拒收标准,要求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及标准进行标本的验收与检验;第四,定期统计不合格标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实施对应的处理措施,一旦出现不合格标本,需立即反馈到临床中,并与医护人员积极沟通与分析[14-15]。

总之,导致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标本污染、取样操作不合格等,需要采取对应的质控措施来减少标本的不合格率,以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黎从飞,周照华,杨永先.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医疗装备,2016,29(16):162-163.

[2]张程.浅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6):108-109.

[3]莫秀林.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质量控制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1):87-88.

[4]黄小玲.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7):134-137.

[5]杨俊文.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相应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140-141.

[6]刘冰,高尧华,王家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现代食品,2017,2(12):100-102.

[7]李玉杰.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和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9):116-118.

[8]董维维,朱仙芝,邱建达.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6):812-813.

[9]李滨.浅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8):166-167.

[10]梁训宏,吴劲松,程锦娥.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2):186-188.

[11]张蕾.微生物检验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8,31(6):51-52.

[12]王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5):66-67.

[13]陈中湘,袁正泉,谢丽云,等.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管理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8,8(7):122-125.

[14]毛炜,赖永才,刘滔,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2):1860-1863.

[15]杜娟.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6,22(4):693-695.

(收稿日期:2019-03-27) (本文编辑:何玉勤)

推荐访问: 不合格 标本 微生物 检验 措施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