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DsM-Ⅳ标准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时间共2周;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时间也同样为2周。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评价时间点为治疗前后。结果:治疗后,试验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该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该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血管性痴呆; 胞二磷胆碱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6-0032-0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其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个方面[1]。VaD是在Alzheimer病(AD)之后第二常见的痴呆,在痴呆患者中占10%~50%[2]。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VaD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广大神经内科医师一直探求的。笔者2008年8月-2010年10月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VaD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住院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平均(67.55±8.35)岁;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66.52±9.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间治疗前MMSE和ADL评分及各项重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诊断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的VaD诊断标准[3],患者经常出现脑卒中发作,脑卒中3个月后出现痴呆表现,认知功能突然减退或出现波动性变化;MMSE评分范围为10~20分;头颅CT或MRI结果显示有明显的卒中病灶。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者或者对GM1有过敏反应的患者;(2)有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的患者或有其家族史患者;(3)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连续用药2周;对照组予以胞二磷胆碱针0.5 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连续用药2周。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调脂、控制血糖等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用药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的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两周治疗后,由MMSE和ADL评分可看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MSE均值、ADL分值均有提高,两组MMSE和ADL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说明以上两组的治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VaD患者的症状。而试验组MMSE和ADL评分治疗前后平均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见表1。
3 讨论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人数的逐年提高,VaD在老年患者痴呆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VaD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治疗脑血管病或至少预防脑血管病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是改善认知功能。对临床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患者,应早期进行预防,以预防脑血管病和VaD的发生。目前认为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银杏叶、双益平、多奈哌齐等药物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此病目前尚无特效药。更有效而安全的治疗药物是广大神经科基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一直来探寻的。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含唾液酸的糖神经鞘脂,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的一种新药,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脑和脊髓损伤等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4]。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变时,会有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如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增多、钙离子超载、氧自由基增多、NO升高,这些变化都会导致脑损害。有动物实验证实,当中枢神经受损时,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可通过血脑屏障,穿过神经元细胞膜,并镶嵌其中,会发生类似内源性神经节苷脂的功能作用于细胞,使他们对各种刺激所做出应答,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作用途径有以下几种:(1)保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主要是通过直接嵌入受损神经细胞膜,起到填补神经细胞缺损的作用;(2)保护镶嵌在细胞膜上的Na+-K+-ATP酶
和Ca2+-Mg2+-ATP泵的生物活性;(3)减少氧自由基生成,从而抑制应为缺氧造成的脂质过氧化,保护细胞功能;(4)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不会干扰正常生理信号的传导;(5)降低细胞内钙超载的发生;(6)加强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7)降低水肿组织中AQP4-mRNA表达[5]。
本文结果表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起到治疗VaD的效果,能显著提高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价格昂贵,患者经济负担较重,许多患者制约于经济问题而无能力使用此药。希卫生部门及医药业共同努力,进一步降低此药价格,使更多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吴江.神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0.
[2]平井俊荣.诊断痴呆的进展[J].日本医学介绍,2005,26(3):107-110.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46.
[4]董强.神经节苷酯GM1与神经系统疾病[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2):881-888.
[5]李纪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5):518-519.
(收稿日期:2012-11-06) (编辑:王春芸)
推荐访问: 唾液酸 血管性 痴呆 疗效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