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于PDCA循环模式实施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基于PDCA循环模式实施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时间:2022-05-16 18: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是每个企业的首要任务,推行基于PD-CA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分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四个阶段,并从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全员管理以及持续推进等3方面的制度探讨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PDCA的客观制度要求,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建筑;施工;安全

1 引言

建筑施工生产是个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危险大的过程。安全事故不但会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在社会上也将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仍可能处于高发态势。而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由于施工现场安全意识重视不够,加上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人员流动大,多工种联合作业,造成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以及中毒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2 PDCA循环模式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2.1P(计划)阶段。

2.1.1分析安全现状,找出问题,制定目标。

(1)分析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各种因素,对人、设备、材料、工艺、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搞清各种外部条件,为实施计划工作提供充分的经济、技术与资源材料。(2)找出施工中必须加以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部署前期工作计划。(3)针对主要因素,制订措施。措施应包括行动计划、预期效果。

2.1.2开展重视建筑施工安全的素质教育工作。开展全面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对企业职工进行建筑施工安全意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知识和技术培训,使全员树立“建筑施工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形成“施工安全保证光荣、施工安全失误耻辱”的浓厚意识。

2.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D(实施)阶段。

2.2.1技术交底阶段。把P阶段(计划阶段)制订好的各种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奖罚措施,采取由专业技术人员分门别类的对各专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详尽交底,并做好各种技术交底记录,以便检查工作和存档使用。

2.2.2施工实施阶段。(1)计划安排。管理、技术人员必须以总的安全管理计划为指导,将整体计划进行细分,利用班前会、例会、总结会进行班组交底,把安全管理量化分配。(2)现场督导。按细化的工作计划,组织管理、技术人员深入施工作业第一线。在组织好生产作业后,管理、技术人员及班组,应对整个安全管理中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进行技术指导与安全督导,并对当日开工作业面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3)安全标准中未涉及的新问题、新情况,或者依据施工实际情况提出的与安全管理都有促进作用的新建议和新作法,技术人员应在现场随时进行答疑,并登记在案,及时向项目经理部汇报,以便批准后进行调整、实施。

2.2.3调整阶段。这一阶段就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与计划文件不符合或计划文件中未能详尽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整,及时将各种信息反馈到项目安全管理部门,由决策机构及时对施工作业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保证整个实施阶段安全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2.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c(检查)阶段。

2.3.1自检互检。是指各类作业人员在按施工方案提出的安全管理标准进行施工中,应认真自检,与其他人员相互之间开展互检。

2.3.2专业班组自检。施工作业进行一个时期或一个分项区段后,由专业班组长会同施工员组成检查组进行班组自检,并按有关规定将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填写分项(专业)自检表格,查证后作为安全管理检验资料存档。

2.3.3工程安全质量大检查。这项检查工作是一项更大范围的安全性检查,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牵头,分成不同专业小组进行检查,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及施工安全管理方案中提出的安全质量目标进行检查打分,并进行汇总。

2.3.4安全部门检查。这是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安全标准及管理规定。在工程进行完一个分项作业或在施工中有重大隐蔽项目时,报请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在检查过程中对各方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详细记录,检查后应及时组织有关方面进行整改,并请有关单位在分项验收单或隐蔽记录上签字,作为工程资料存档,并成为开展后续安全管理工作的依据。

2.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A(总结)阶段。工程施工完结后,应进行认真的总结、评比,就整个施工过程中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施工安全管理方案、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归纳,加以推广应用,并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继续执行。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找出所在,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在以后的工程施工中加以克服。对于未能彻底解决或新发现的问题,要记录在册,转入下一循环的计划之中,作为重点防范,认真加以解决。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PDCA循环的客观制度要求

3.1安全和生产的统一制度。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其发挥促进和保证作用。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来看,安全和生产之间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和统一。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片面强调生产而忽视安全是极其危险的,没有安全的生产肯定是没有效益的。完善的安全和生产的统一制度就是:以制度规范生产,以制度约束行为,并吸收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思想,推行施工现场作业程序标准化、安全设施规范化、危险源分析、评价等一系列的管理方法。以风险控制为中心,实行生产岗位责任制,将责任、权利、义务等划分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为每一个岗位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职责,迫使每一个人在生产工作、生活学习中都完成“规定动作”,从“人制”走向“法制”,依此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点。

3.2全员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工作,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机构、人员共同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活力,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和结果。安全涉及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生产时间和生产要素,单靠第一责任人和安全监督机构的力量,难免会出现遗漏和疏忽,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按照全员管理制度中的要求,员工有责任和义务监督建筑施工当中可能存在隐患和危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弥补出现的问题,完善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护,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通过全员管理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参与管理的热情和需求,把安全管理工作从更多的方面和角度加以完善和巩固,弥补第一责任人和安全监督机构在细节方面无法面面俱到的不足之处,而第一责任人和安全监督机构可以在宏观的范围内对全员管理制度进行调控,合理分配员工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管理。因此,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全员、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3.3持续推进制度。建筑施工安全PDCA循环强调的是“循环”,是一动态过程管理。需要的是不断改进,持续推进,消除新的危险因素以及不间断的摸索新的规律,总结经验与办法,指导后续的PDCA循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所以,通过PDCA管理模式的循环上升原理,在具体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反馈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具体施工过程,并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使制度处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反之,制度的持续发展也将促进施工层面的健康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采用类似的管理方式,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模式。安全管理制度与PDCA循环模式都持续向前推进,两者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呼应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可减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4 小结

将PDCA循环运用到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中就是:①根据建筑安全需要结合本企业本建设项目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方针、安全目标和安全计划;②按照安全计划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执行等各项工作;③按照建筑安全计划的要求检查验收安全工作的进展情况;④根据安全计划的实施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处理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保证安全计划的实现。

对于一些重大的安全问题、安全事故隐患,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对策使安全问题解决,在安全管理中,可以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工作质量水平,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推荐访问: 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 循环 模式 实施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