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区生活垃圾产量、成分、收运模式现状的调查分析,预测生活垃圾产量,选择“十二五”期间适宜呼和浩特市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
关键词:生活垃圾;收运模式;构想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1)1,2-0098-02
近年,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也越来越集中。与此同时,城区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成为困扰城市发展、污染市容环境、影响市民生活的社会问题。生活垃圾收运程序由收集、中转和运输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收集和运输是每个收运系统共有的,而中转可能在一些系统无须设置,是否设置中转环节是根据垃圾从产生源至处理场的运输距离、垃圾收集车辆的运输能力等实际需要及垃圾量来确定。做好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的规划、对于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控制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生活垃圾收运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生活垃圾产生量、清运量
随着呼和浩特市城区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呼和浩特市城市垃圾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2009年呼和浩特市市四区环卫局生活垃圾年清运量达47.64万吨,“十一·五”末期,城区人口约160万,城区面积达154万,呼和浩特市城区生活垃圾年清运达48万吨,收集与清运率达100%。
1.2生活垃圾组成成分
针对呼和浩特市季节特征,对瓜果上市旺期的8月份和采暖高峰期的12月份生活垃圾组成成份进行了分析。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中无机物含量高于有机物的含量,其中沙土约占垃圾总量的50%以上,塑料、金属、橡胶、玻璃等可回收垃圾约占22%左右;砖石类约占8%左右。
1.3“十一·五”末期城区生活垃圾收运情况
1.3.1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模式生活垃圾主要以混合收集为主,没有开展垃圾分类收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收运作业模式:
果皮箱收集:主要针对行人及沿街商业店铺产生的垃圾进行收集,然后由环卫工人在作业过程中用手推保洁车运至就近转运站或收集箱,再由密闭垃圾车运到处理场。
垃圾集装箱收集:与环卫工人手推保洁车配合作业,将居民投放及环卫工人手推保洁车运送在垃圾箱中垃圾由转臂吊车集中运到处理场。
作业车辆流动收集:利用压缩车对分散于各收集点的垃圾进行收集,主要针对沿街门脸产生垃圾进行的一种收集方式。收集后的垃圾直接由压缩车运往垃圾处理场。
垃圾转运站收集:由环卫工人(包括物业公司雇用的卫生保洁员)将居民垃圾收集后及时运往垃圾转运站(包括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再由转臂吊车或与压缩转运站相配套的垃圾车运往垃圾处理场。主要针对居民社区产生垃圾进行收集的作业方式。
1.3.2生活垃圾收运管理模式①沿街门脸及居民产生的垃圾由所辖区环卫局负责清运。②城中村产生的垃圾分为两大块,辖区环卫局接管或代管的城中村产生的垃圾由辖区环卫局负责清运。③有运输能力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如内蒙古大学)产生的垃圾自行负责清运。
1.3.3生活垃圾收运流程
①居民区垃圾
②沿街商业店铺垃圾(果皮箱)
③企事业单位垃圾
(1)自运单位:自行配备密闭垃圾清运车运往垃圾场。
(2)环卫局代运:清洁工将垃圾收集到固定收集容器或就近垃圾转运站由环卫局密闭垃圾车运往垃圾场。
1.4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存在的问题
1.4.1设施存局存在问题如城市建设中,拆迁改造区域内的垃圾转运站被拆后,未能及时补建,导致部分区域垃圾转运设施缺乏。
1.4.2设施设备存在问题
目前呼和浩特市城区设备使用年限以超过10年以上,设备老化,工艺技术落后,操作不便,安全性差,劳动、运输效率低。
1.4.3作业环境存在问题采用垃圾转运站集装箱运输垃圾,基本可杜绝生活垃圾收运作业中散落、扬尘等对环境的影响,做到密闭化运输。但在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地带还存在街边垃圾街边倒运点,垃圾在倒运和挤压过程中渗沥液撒漏等对环境有较大的影响。
2、“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城区生活垃圾产量预测及收运模式构想
2.1“十二·五”期间呼和浩特市城区生活垃圾产量预测
随着我市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区生活垃圾产量也将随之增加。目前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组成成份中,无机质含量较高,今后随着城市集中拱热的普及及居中生活然气率的提高,预计生活垃圾构成将发生较大变化,以炉灰为主的无机质类物将大幅减少,城市人均垃圾产量子力学也将随之降低,达到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我市目前我市城区生活垃圾的产量,预测201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225万人,城区面积达到240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垃圾产量大约为0.89-1.0千克,城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将达2000吨左右。
2.2“十二·五”期间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模式构想
2.2.1加强城市垃圾收集管理,实行城市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目前,城市的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扩大生活垃圾袋装化推广工作,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定时定点投放和清运,加强对城市拾荒者的管理,防止居民投放后由于拾荒造成新的污染;逐步建立新的垃圾收运系统,居民小区内垃圾收集容器将与垃圾压缩车相配套。规划2010年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率达76%,2015年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率达85%。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商业闹市区等全面推行垃圾袋装收集,采取签订门前责任制,由保洁工定时上门收集等方式,彻底改善城市道路两侧店铺门前卫生状况差的问题。
2.2.2社区居民区建立垃圾收集站“十二·五”期间在城市建设审批项目中,保证环卫设施建设预留用地,在社区和居民小区内建设与垃圾压缩车相配套的密闭式垃圾收集站或垃圾收集容器,提高垃圾清运效率,解决垃圾裸露收集和垃圾渗沥液问题。同时将现有部分普通生活垃圾转运站全部改造成压缩式密闭垃圾收集站,进而提高集装箱运输车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垃圾清运逐步采用以压缩车为主和自卸式密封垃圾收集车为辅的清运方式,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2.3实行“车辆对接”生活垃圾中转模式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建设用地紧张,垃圾收集站选址工作难度加大。“十二·五”期间部分地区实行“车辆对接”生活垃圾中转模式,用2-4吨的小收集车(车宽小于2m)到单位或居民区收集替换与压缩车相配套的垃圾箱桶,放下干净的空桶拉走装满垃圾的桶,小车将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装入后装压缩垃圾车内,由8吨以上载重的后装垃圾车将垃圾运往垃圾处理场,以解决无建设垃圾收集房用地地区的二次污染。
2.2.4实行城市垃圾和污水分离制度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及部分小街巷无下水地段,居民和业主经常将生活垃圾和污水混合在一起,倒入道牙边雨水箅子内,致使周围垃圾污水横流,
尤其夏天,蚊蝇孳生,臭气熏人,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十二·五”期间在加强城市垃圾收集管理的同时,实行城市垃圾和污水分离制度,禁止居民,饭店经营户污水垃圾混倒,鼓励开发和推广使用垃圾污水分离用具,实现城市垃圾的文明投放、卫生收集和运输,努力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水平。
2.2.5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生活垃圾的收运方式提出新的要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收集。“十二·五”期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
2.2.6有效进行垃圾回收利用
(1)对条件较好、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较强的居住小区,逐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废品回收,并将二者相结合,由各区环卫部门组织成立垃圾分类收集管理办公室,在社区配置1-2名回收员,定人、定点、定时上门收集,回收可利用废品运往废品收购站,避免因乱拣垃圾造成垃圾随处堆放形成二次污染。
(2)建设分类收集、废品回收和生化处理三结合的综合处理站,划片配置回收网点和回收仓库,从而扩大回收覆盖面,提高回收量,减少垃圾清运和处理量。
(3)结合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提出大分类概念。对餐厨垃圾和居民装修大件垃圾,从居民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收集运输。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前期调研与资料收集论证工作已全面展开,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始试点,制定相关工作方案、作业标准和检查考核制度及配套的政策。
餐厨垃圾处理、城市粪便和化粪池残渣处理以及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减量化、资源化处理项目已开展相关调研和论证工作。
“十二·五”期间生活垃圾清运设备规划是建立以垃圾压缩车为主、自卸车为辅的生活垃圾清运系统,着重解决车辆运输亏载问题,降低油耗,节约成本,实现生活垃圾密闭化、压缩式运输。在规划期间少量配备使用清运自卸车,用来完成城郊结合部,铁路沿线等地区环卫突击性任务和城市应急性任务。
参考文献:
[1]田春英,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2010,4:30-33
[2]戴启钟,关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思考,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9,6:31-36
[3]吴红玲,浅析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8,4:17-19
推荐访问: 呼和浩特市 构想 生活垃圾 城区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