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8 11: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本文论述了河南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认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喜人成绩,但仍存在诸如总量规模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管理体制落后等主要问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Henan"s cultural industry were discuss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 was developed too.We think that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Henan"s culture industry is good,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being exist in Henan"s culture industry, such as small total and scal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ackward management system etc.

关键词: 文化产业;现状;对策;河南省

Key words: cultural industry;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He"nan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002-02

0引言

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河南应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对于促进河南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经济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1 河南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

1.1.1 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积淀厚重,特色鲜明,资源丰富,河南又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也很丰富,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明显,潜力和空间巨大。调查结果表明,河南文化产业从2003年起步开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发展势头良好。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95.04亿元,增长速度为17.1%,高于全省GDP的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文化从业人员123.32万人。2007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488.98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3.5%,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1%。2008年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09.04亿元,增长17.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与上年持平。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23.1亿元,超增长约18%,超过当年GDP增长速度约4个百分点,一批文化企业集团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据推测,到2020年,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将达到7%左右,成为河南省新的支柱产业。

1.1.2 文化产业招商活动获得巨大成功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资源、巨大的人力资源等优势,近年来,河南的 “以文招商”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如2007年4月的“中博会”上,文化产业签下了55个大单,投资总额达131.78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就达13个。2008年,中原文化港澳行签约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5个、金额达65亿美元;中原文化澳洲行签订合作项目22个、金额达27亿美元;世界邮展暨洛阳牡丹花会签订招商引资合同合作项目190个、投资总额691亿元。香港煜丰投资集团、香港英皇集团等港澳文化企业纷纷来豫考察投资文化项目。2009年中原文化港澳行,各类签约项目75个,投资总额63.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46.79亿元。2009年中原文化澳洲行共签订合同项目22个,合同总金额27亿美元。

1.1.3 知名文化品牌越来越多,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日益提高文化品牌的无形资产有着巨大的增值效应,可以广泛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近年,河南在打造文化精品这一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打造了众多的知名文化品牌。如《大河报》、《大河网》、《销售与市场》、《梨园春》、《武林风》等现代传媒品牌;《程婴救孤》、《风中少林》、《木兰诗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演艺品牌;古都文化、武术文化、寻根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宝丰马街书会、濮阳周口杂技等民间演艺品牌等等,这些文化品牌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振兴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动机”。

1.1.4 文化产业集团逐渐发展壮大,社会影响与日俱增2007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实现收入1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中原出版传媒集团销售净收入52.3亿元;河南文化影视集团完成营业收入8000多万元,在全国排名第12位,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有线网络集团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00万户,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有线电视网络。此外,新兴文化产业初见成效,移动电视、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等新媒体相继开通;河南天乐动画有限公司拍摄的26集三维动漫连续剧《独脚乐园》与英国、德国、马来西亚签订了版权输出、电视播映协议,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动画片。2008年底,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郑州成立,该公司主要从事文化产业投资,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平台,运用政府资金融通社会资本,引领和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如今河南的文化产业在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迈进。

1.2 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相比较而言,河南的文化生产单位普遍偏小,产业规模较小,总量偏少,产业集中度较低。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出版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等几个大的集团公司来说,也是组建时间不长,在体制、管理、经营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而民营私营文化企业只能存活在零散的娱乐业、书报刊音像零售业等边缘地带,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很微小。我们还没有像浙江宋城集团和横店影视集团、上海盛大网络等大型的民营文化企业。2009年,河南文化产业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2%,远远低于广东的7%、上海的6%、云南的5.29%的比重,这与河南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河南文化资源极为丰厚,但无论是影视表演、旅游、书画、古玩还是动漫产业都是在各自领域发展,没有形成综合性平台,这与其经济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河南文化产业的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文化产业的主体较薄弱,文化服务业明显弱于相关文化服务业,其实现的增加值明显低于相关文化服务业实现的增加值。如2008年,全国文化服务与相关文化服务增加值的比例为l:1.3,北京为7:1,上海为2.8:1,湖南、湖北为1.6:1,这些省市的文化产业均以文化服务业为主,而河南文化服务与相关文化服务的增加值之比为1:2.2,以相关文化服务业为主。2007年河南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三者的增加值之比为21.8∶7.2∶71.0,全国平均水平为24.7∶23.3∶52.0,从中可以看出,河南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核心层与外围层构成的“文化服务”仅占29%,远远小于全国48.0%的水平,特别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其他文化服务的外围层所占比重太小,仅为7%。核心层比重比全国水平低近3个百分点,外围层比重低16.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文化产业外围层,如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是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河南文化产业人均效能低的问题所在。

1.2.2 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落后,融资渠道单一现行的文化管理体制仍属于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文化建设由政府包揽,模式单一,一切须按照计划进行,国家对文化生产单位管得过多、过死,致使文化发展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且政府管理部门也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造成权责不明,体制上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实践证明,要想使文化生产力才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除制约文化发展的管理体制上的障碍。目前河南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资主体单一,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过多、过死,且集中在娱乐业、广告业等少数行业。在融资方式上,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手段发展较慢,尚未形成多渠道融资格局,资金短缺仍是制约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2.3 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从发展的水平和阶段看,河南文化产业才刚刚起步,特别是民营文化产业发展依然缓慢,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不小距离。如浙江建成了宋城集团、横店集团等一批龙头民营文化企业,其中宋城集团总资产超过50亿元,横店集团总资产达70亿元。

1.2.4 人才相对匮乏,且结构不合理,经营人才奇缺文化产业是高新科技和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产业,是一个特别需要离素质人才的领域,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善于经验管理的人才。在文化人才方面,河南省缺乏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大家、名家比较少,文化领军人物比较少。再加上河南大部分文化生产单位都属于事业单位,是按“办事业”的方式来办文化的,导致我省既缺乏熟悉现代文化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具有较强的把握市场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又缺乏一批精通数字技术、网络传输等高新技术人才。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结构比例的失调,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加快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2.1 加快文化领域相关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与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不同,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依然是改革不够、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加快发展。在遵守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核心原则下,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按照职能清晰、产权清晰、责任清晰的原则,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相协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符合的文化管理体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同时,要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政府部门实现“三转变”,即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管理“社会”转变。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也要防止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放手不管或无所适从的问题,须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

2.2 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河南省文化资源极为丰厚,其中有很多是在国内外文化市场上占有相当分量的优势文化,但长期以来,由于河南文化生产能力不足,这些优势文化资源大量闲置,其经济价值并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因此,实现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的关键,就是要大力整合开发这些文化优势、文化资源,既要盘活历史资源,更要不断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来创造新的文化资源,用市场规则来培育文化产业,用经济手段来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河南省文化生产力水平,达到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跨越。

2.3 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重点行业河南文化服务业相对薄弱的问题非常突出,因此,要提升整体文化竞争力,必须适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核心层与外围层文化产业,要在核心文化和新兴文化产业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要大力扶持和培育新兴文化产业。针对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薄弱的问题,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文化旅游打造成为河南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应充分发挥文化艺术休闲娱乐服务业的龙头作用,做大做强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出版单位可以集约化为重点、集约化与专业化并举、大中小出版单位协调发展;将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推进传媒集团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发展,将河南建设成现代传媒产业强省;鉴于动漫产业前景广阔,应将其作为重点打造行业,从动漫产品的研发做起,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大力发展动漫产业。

2.4 加强高科技与文化的联姻,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科技是载体,文化是灵魂,两者缺一不可。离开了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同样,离开了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就没有了灵魂,正是科技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才共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今天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河南新兴产业具有较低的比重,应优先发展高科技文化领域,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从而推进信息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采用当代信息技术,持续地增加网络服务功能,提升文化服务的品味,加强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使得河南文化产业步入以科技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5 拓宽投融资渠道,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充足的资本才能使产业获得持续的发展。长期以来,河南对文化事业没有足够的重视,有较多的欠账,而且文化设施也不先进。在文化产业的固定资产方面,存在较小比重以及较少的投资总量。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在发展中的“瓶颈”就是资金的缺乏。要想发展文化产业只是靠国家财政的投入是不能解决的,应该消除约束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以国有资本为导向的新型文化投融资体制,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6 加强人才培养,培育文化产业队伍文化产业是高技术与高文化高度结合的领域,河南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壮大,成为河南的支柱产业,归根到底是人才,因此,发展河南文化产业要牢固树立文化人才是第一文化资源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建立充满生枧与活力的人才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应设立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培育出河南文化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努力解决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强,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外向型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培育、引进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并且具有现代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形成有竞争意识和成效能力的精干文化产业队伍。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河南统计年鉴(2003-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

[2]杜超.中原崛起与河南文化选择[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被会科学版),2006(4):73-75.

推荐访问: 河南 文化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