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综述了国内外园林种植容器的发展史及应用现状,并总结出园林种植容器的设计要素及应用原则,最后对种植容器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种植容器;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 S68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11-184-02
城市加速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土地资源愈发紧张,如何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市民需求是当前城市建设的新命题。种植容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和城市空间,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如室内的花瓶、花盆,室外的种植箱、种植槽、种植池等,形式多样。笔者总结了园林种植容器的历史、发展规律,并对园林种植容器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 中国园林种植容器发展史
中国文化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孕育了中国园林体系,而园林种植容器的探索与中国园林体系、园林材料、盆栽花艺等技术密切相关。在姚县河姆渡遗址中发掘出的刻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是我国将植物用于观赏的最早例证。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纪)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瓷器,称当时的瓷器为“原始瓷”。商、西周是奴隶制社会上升时期和鼎盛时期,此时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囿”、“圃”(是指围一定地段的界限、藩篱或墙垣,其内栽培植物或蓄养动物)。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花卉栽培的初期,《诗经》、《楚辞·离骚》中就有大量花卉的栽培记载。秦代统治者更是大建宫苑,广罗各地奇果佳树、名花异卉。汉代是“瓷器”真正的发明时期(这被称为我国“第五大发明”技术),汉武帝扩建“上林苑”时有引种植物,但此次引种仍然以实际应用为主,观赏性为辅。
东汉、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园林转折期,社会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文人们“采菊东篱下”向往田园风光。此时,有关花卉的书籍、绘画、诗词大量出现,如西晋稽含著的《南方草本状》、东晋戴凯著的《竹谱》等,其中不乏以瓶花、插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这说明当时盆景和插画艺术已经很流行。唐代国势强大、幅员辽阔,这是一个蓬勃、意气风发的时代,不仅文学艺术方面(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盛极一时[1],观赏盆栽的园艺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如当时已培育出牡丹、琼花,还能进行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等[2]。宋代文人园林兴盛,园林景色和园林愈来愈成为文人们笔下的题材,品茶、古玩鉴赏和花卉观赏开始流行,园林成为文人活动的理想场所。文人的活动促进了古典园林的发达[3]。元、明、清时期的园林为两宋园林的继承和发展,某些地区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园林体系,不同风格的审美意识也体现在造园手法和园林材料的使用上。当时的盆栽技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康熙、乾隆年间所制器物精巧华丽、美轮美奂[4]。
2 国外园林种植容器发展史
在人类研究植物栽培的过程中,种植容器的出现是个转折点,它的出现使得植物可以从室外转栽至室内,形成盆栽。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人们以陶土盆钵种植月桂树、黄杨等植物装饰他们的庭院。公元前3 000~1 100年,古希腊克里特岛人使用底部有孔的花盆栽植枣椰、伞草。公元前560年,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可谓是室内植物绿化的前身,植物栽于透气性容器中,观赏功能已大于实用功能。14世纪,在英国的宫殿及僧侣的庭院中出现较多容器栽植的植物[5]。14世纪中叶的西班牙摩尔人已经学会用容器种植的方法围塑花园[6]。15~16世纪的欧洲,受意大利园林的影响,人们将柑橘类植物种在木箱、金属桶里,便于移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的进程加快,人们对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不断认知,19世纪以后,城市对园林植物的需求越来越大,种植容器的材质、造型设计逐渐丰富起来,珍奇花草、温室植物常摆饰于阳台、花园或平整的草坪中间[5]。20世纪上半叶,瑞士设计师布涝姆在城市开放空间中设计了许多成组的混泥土花钵,被称为“移动花园”[7]。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些花草育种商在新品种展示会上为了展示植物的性状和育种成果,便将不同种类的植物组合种植在一起,后来人们开始渐渐研究花卉的容器园艺。
3 园林种植容器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城市园艺”(Urban horticulture)的兴起是园林发展的新方向之一。日本园林里,普遍运用植物盆景,花卉的发展成就了种植容器的发展。在国外,园林种植容器这种绿化形式被广泛运用到植物造景、花坛设计、植物栽培育苗等。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盆栽植物消费国;日本人大力宣传绿色博览会;欧洲街道宅旁以盆栽鲜花最让人印象深刻[5]。国外的步行街、居住区、阳台、街道旁等地,甚至吊篮、立篮也在城市中应用自如。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园林种植容器的应用近年来才发展起来,且模式单一,一般只有在重大节日场地才能看到绚丽的花卉,有的甚至是地栽模式。立体绿化大多只在建筑墙面、立交桥上运用,且采用任其自由生长的传统模式。人们对园林种植容器的认识还停留在室内盆栽的传统形式上,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能力有限,再加上城市化的建设,传统家庭式小庭院被高层建筑取代,这些都阻碍了其发展。21世纪后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大幅增长,至2011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1 024.4万hm2;对花卉的重视度也明显提高,花卉产业迅猛突起。自2005年后花卉年发文量便趋于平稳,到2014年发文量达到2 815篇;而种植容器的发文量自2008年起,到2012年仅达40余篇,环比增长率5%。可见我国花卉产量很高,但我国花卉配套产业及种植容器产业不发达,研究的程度与深度不够。
4 园林种植容器应用环境研究
4.1 城市道路、广场中的应用
在道路分车带中按一定的间距布置种植容器,不同路段、不同环境可以采用一组种植容器的布置方式,一段区块内采用不同的摆放形式和样式即可[7]。这种极具连贯性、整体性的布置方式可以增加城市区域特色和识别性。利用种植容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配合植物配置,甚至可以营造竖向空间的装饰。上海世纪广场周边道路就使用了大量种植容器,统一多变,由点到线,具有连通性、多功能性,形成综合性的整体特色景观。
4.2 公共休闲公园中的应用
在公共公园里,种植容器的应用形式多样,如在公园草地上将小乔木、灌木、草本与花钵、花箱结合进行布置,形成草地上的视觉焦点。在空旷的硬质铺装上,种植容器以点、线、面等组合形式与座椅、花架、花墙等小品组合形成小空间,使得休闲娱乐与绿色生活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将植物修建成几何形状或动物的形状来配合容器的形状,相互呼应。植物不同季相呈现的颜色和材料的颜色相结合形成冷色、中间色、暖色,可满足各种场地色彩情感的需求。
4.3 商业街区中的应用
商业街区地少人多,容器种植形式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为顾客提供更好的环境,打破硬质材料的单调和乏味,带来视觉上的愉悦。店铺周边、室内也可以布置种植容器来提升店面品位,增加都市时尚的气息,同时还能提升商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近期出现了很多新型室内绿化形式,如室内森林、绿化背景墙等。商业街广场可以布置特色种植容器,让商业区的标识性与绿色植物结合,只要达到遮阴、舒适的效果自然会增加人的参与度,使人的活动、容器种植也成为体现商业文化的元素。种植主要形式有陈列式、攀附式、悬垂式、壁挂式、植栽式及迷你观叶植物。
4.4 建筑绿化中的应用
种植容器可以出现在购物中心、酒店、餐厅及居室等场所,可以引导路线,同时也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还可增加室内绿量,美化环境,调节室内空气。现代建筑出现立体绿化和建筑墙体绿化覆盖等形式,在建筑的墙面、屋顶、窗檐等地方,建筑的设计与不同植物的组合形式、颜色、尺寸、形状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可将建筑布置得与众不同。
5 园林种植容器应用的前景与展望
随着人们审美品位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花卉的装饰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应用与设计形式上也力求达到多层次、多季节的空间装饰效果[4]。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有亲近自然的愿望,欣赏者对植物成景后产生不同心理时空与情绪,现代园林容器绿化很好地迎合了这一需求。栽培容器形式灵活、多样、便捷,符合现代都市生活的发展,可满足人们追求新奇异特的心理,增加人们生活情调,因此种植容器的推广和运用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纵观历史,种植容器发生巨大变革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如生产生活需要、社会工艺及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和技术革命等)、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甚至国家政策和意识形态的改变等。目前,我国种植容器的运用存在成本较高、容器结构设计不合理、产业不发达等问题。未来,要达到景观的持久性和种植容器的普及性,必须找到一种合理的新材料,这种材料应具备防腐、防老化和耐热等性能。新型种植容器要求设计合理,如内置自动浇灌系统、可控式排水技术等。这必将改变人们对种植容器的传统认识,带动整个园林行业的发展,为园林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商机。
参考文献
[1] 李运远.试论园林材料的应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2] 胡晓宇.中国江南私家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格比较初探[D].重庆:重庆大学,2007.
[3] 吴高璇.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简析:以宋代江南地区苏州私家园林建筑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3(19):144-145.
[4] 郑洁.城市容器花饰的景观价值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5] 邹维娜.容器园艺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9(6):95-96,106.
[6] 仝婷婷,杨柳青.容器植物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J].北方园艺,2011(6):109-112.
[7] 谢娜,彭重华.容器植物在城市开放空间中的应用探析[J].北方园艺,2011(9):103-106.
推荐访问: 容器 种植 园林 现状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