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选择建筑意象在建筑创作中形态构思这一方向进行探索。什么是建筑的意象呢?作者认为现代建筑学所说的意象不是艺术家客观描摹现实的再现性形象,而是“意”中之像,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可定义为个人积累的、组织化的,关于自己和世界的主观认识。
【关键词】意象 建筑意 建筑形态 意象构思
【中图分类号】TU-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a)-0202-02
1 前言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之说;在诗歌欣赏与评论中也会常遇到 “意象”和“意境”,这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词汇。“象”和“境”是互相关连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象指个别的事物,具体的物象,比较实;境指达到的品地,是综合的效应,比较虚。
作为建筑美学术语,意象与意境没有权威的标准解释。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1932年,梁思成、林徽茵在《平郊建筑杂录》中提出了“建筑意”的用语。他们说:“……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建筑意”分“建筑意象”与“建筑意境”:前者指一切蕴含着情意的建筑物象,后者指与前者紧密相关,并由其上升而成的一种审美境界。如果说,意象只是形成意境的载体、前提条件或元件,意境则是意象的组合与升华。
2 意象与建筑
意象是主观世界和客观物象的紧密结合,即情与理,象与意的有机合一。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建筑形态的意象构思,一般来说,设计者心中所浮现的多半是既成的建筑形象,如果他一边创作一边看参考书,那么,这种心态就更具体化了。如深圳科学馆,也许作者在构思中更多地联想到赖特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从图中比较明显地看出两者在风格上、甚至在形 式上的相近。但这不能算是抄袭,因为他只是在风格意向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如线条、明暗等,而在形式上仍保持自己的完整个性,在建筑造型上,它是完美的。
建筑形态的意象构思,第一步还应该从抽象的“形”出发。建筑形体,就其“母体”的类型来说,不外乎立方体、柱体、锥体、圆柱体、球体等几类,其他的建筑形体上都是这些“母体”的组合或变体。
建筑的意象构思,多少涉及到建筑文化,而并非是纯艺术形式的。即使建筑的形式美,也赋予许多文化内涵,因为这些法则最终是在具体的建筑形象中实现。建筑的意象构思就应当从建筑出发,不能用抽象的概念去硬凑出具体的形象。
所谓“意象”是与“实象”相对而言的,即不是艺术家客观描摹现实的再现性形象,而是“意”中之像,是由艺术家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古今中外,建筑艺术多是在有意义和无意义之间表述着建筑形象的艺术性以及建筑形象的文化性。在建筑创作中,可以通过语义的各种层次、手法来进行,比如通过习惯性的象征符号、暗示、隐喻、文字、建筑式的抽象、本义构思等。
3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意象手法
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长期稳定不变,其形态没有多大的发展变化。我国古代建筑的意象手法是比较含蓄的,把意义隐含在形象的最深处。古代建筑的意象有两个主题,一是社会现实的,即伦理性的;二是观念的,即宗教、情态的。以中国古代的宫殿建是统治者的场所,因此其统帅性、至高无上性,在建筑形象上表现出来,首要的原则是要和被统治者的建筑属于同一个类,所以建筑物的尺度必须是最高的。
与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皇宫一样,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就是体现帝王权力的,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用于体现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精神感染作用。全部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以前三殿为重心,其中又以太和殿为主要建筑。在总体布局上,前三殿占据宫城最主要的空间,内廷及其他外朝部分布局紧凑。为强调前朝的尊严,在太和殿前面布置了一系列的庭院和建筑,渲染外朝的重要地位,使人们在进入太和殿前就已经感到了严肃的气氛。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的等级制度,在明、清故宫中得到典型的表现。
4 西方古代建筑中的意象手法
古世纪时代的建筑,已有许多文化的意义内容。如在更古时代的迈锡尼城门上方的三角形花饰,以柱象征国家,边上两只狮子有保卫国家的寓意。再如,罗马的凯旋门,这个建筑的的含义就在于远征归来,举行一种仪式,得胜而归的军队、英雄通过此门。所以它从“门”这个符号,意象地表现出这一内容。
西方中世纪的建筑中的意象手法主要表现在教堂建筑中。一种手法是将圆拱门做成尖拱的,其意象就是在人的感觉上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这符合基督教的教义——脱离苦难去天堂;第二种手法是高高的尖塔,是升腾的意象。第三种手法是把平面做成拉丁十字,象征耶稣基督受难的十字架。文艺复兴时期在“形”的讲究上多用圆和正方形,是人的象征。文艺复兴以后的建筑以“意象”来说,其对象是以建筑对建筑,以一种建筑意象出另一种建筑,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是这个时期建筑意象手法的代表。
5 现代建筑中的意象手法
现代建筑在意象上与古代的完全不同。现代建筑的意象,不是什么具体的文化意义,而是抽象的造型心态上的意义。现代建筑的意象是某种美学上的倾向,但从意象手法来说,设计构思时而更多关注实质性意义,现代建筑形式来说只能通过抽象的“形式感”来实现。
现代建筑的意象主题是抽象的。如:悉尼歌剧院的造型奇特,像莲花,又像风帆,据说是设计师剥橘子时得到的灵感。再如,柏林爱乐音乐厅,据设计者夏隆说,设计的意图是要设计成“里面充满音乐”的乐器,但它所象的是抽象的乐器。爱乐音乐厅正是以抽象对抽象来完成现代建筑的意象手法。
6 意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就有“以意驾术”、“意在笔先”的说法,其中的“意”就是设计的意匠、意象,设计的思想性、立意,也就是设计的构想;“术”就是设计的方法。“以意驾术”说的就是在建筑设计之前,先确立该建筑的构思意象,根据其构思再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深入设计。或者说在动笔设计之前,在设计者的脑里就应该有该建筑的基本形态。
意象构思在最初时须有一个出发点,如果说一个建筑的造型像一只大鸟、一架钢琴或一只帆船被认为是笨拙的构思,纯抽象的形式美也并不是建筑形态的发展方向。在构思一个建筑形象时,最关键的问题应当是从建筑本身出发。意象构思是一种建筑创作的重要法则,不从这种法则出发,只把建筑作为空间、块体。现代建筑是文化,它不仅仅是艺术。做方案就像做作文一样,中间要有一个创作的层次,也就是构思的阶段,而建筑的方案构思阶段是建筑设计的命运性阶段。也就是说意象构思在一个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建筑意象与建筑意境辨析.罗迅,郭鹏,丁鸣扬.《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2] 中华民族思维中的建筑意象与深层结构的思考.李向辉[1] 焦雷[2] 程建敏[2] .
[3]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福建泉州362011 [2]平顶山工学院规划建筑系,河南平顶山467000.
[4] 古诗词中的建筑意境.黎量.南方建筑,2005年 第2期.
推荐访问: 意象 浅析 构思 形态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