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究普外科临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以方便能够相对应的采用措施来进行防范。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普外临床手术治疗的9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主要资料参考为这9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统计发现,978例普外科临床患者中,有45例患者的伤口受到了感染,其占比为4.6%。同时将伤口的切口类型、患者住院的时间、患者的年纪以及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作为研究因素,发现这些因素均对切口感染有着影响。另外我们还将手术类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有一些手术所造成的伤口没有受到感染,这其中包括肝脏、阑尾炎以及脾切除术,而我们发现肠道切除和修补手术的感染例数和感染比例最。结论:患者在手术完毕之后的伤口感染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需要知悉容易使伤口感染的因素,并且培养自我的预防意识,尽可能的采用一些微创手术,同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概率。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
普通外科手术在医院非常常见,而同时外科手术会存在一些并发症,这其中就包括患者伤口的感染。据相关的数据表明发现,患者在手术之后,伤口受到感染的现象非常普遍,其占到了感染类症状的20%左右。伤口感染的存在极大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会加重患者额经济负担,所以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需要重视手术患者的伤口处理和消毒工作,以尽可能的避免患者受到感染。而哪些因素会影响患者伤口的感染呢?笔者以本院以往接受治疗患者的临床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普外临床手术治疗的9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主要资料参考为这9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通过对患者以往的手术记录、病历表以及切口情况来进行分析,判断978例患者中伤口受到感染的例数并且做好记录工作。
1.3 观察标准
伤口的感染以国家颁布的感染诊断标准作为判断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主要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有影响的因素包括4个,分别为切口类型、住院时间、患者的年纪和外科手术进行的时间。在切口类型上,一类、二类和三类感染的例数为3例、12类和30例;在住院时间上,小于等于10天住院时间的患者有10例切口受到感染,大于10天住院时间的患者有35例切口受到感染;在年纪分布上,13-40岁年龄段的患者切口感染的例数为4例,41-60岁年龄段的患者切口感染的例数为12例,60岁以上年龄段的患者切口感染的例数为29例;在手术进行的时间上,小于等于120分钟的患者受到感染的例数为19例,大于120分钟的患者受到感染的例数为26例,所有差异均有意义(P值小于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2.2 不同手术类型的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情况对比
具体结果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从一类切口到三类切口,患者切口感染的概率会增高,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长短、住院时间的长短以及年纪的大小也跟感染率成正比,另外腸胃类的切口容易造成伤口感染,需要认真对待。
总之,控制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涉及多方面因素。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需要知悉容易使伤口感染的因素,并且培养自我的预防意识,尽可能的采用一些微创手术,同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屠松菊.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6(03).
[2]吴晓英,詹卫华,石建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调查与防范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08).
[3]徐火生,姜孝滨.80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09).
[4]郑央丽.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因素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7(08).
推荐访问: 切口 临床 患者 感染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