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被医学界称之为“不死的癌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暴饮暴食、过量饮酒、饮食油腻等原因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了,患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糖尿病逐渐变成了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水平。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原则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耐受能力,在麻醉剂和降糖药物没有相同作用的情况下,将麻醉药和麻醉方式对血糖的影响降到最低。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方法有糖尿病患者全身麻醉、椎管内阻滞和局部麻醉,其中椎管内阻滞和局部麻醉的效果好于全身麻醉,效果最佳的是椎管内阻滞中的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药物多种多样,最常见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药物为咪哒唑仑、丙泊酚、阿曲库胺以及芬太尼、利多卡因等。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临床研究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压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引起的。长期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患者多系统损伤,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心脏等慢性进行性功能减退和衰竭。外科手术中麻醉方法不当、麻醉剂量和麻醉注射速度不准确都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高血糖综合症等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一、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前准备
充分的外科手术前准备,对麻醉医生实行麻醉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前,糖尿病Ⅰ型患者无需特殊处理。但对于糖尿病Ⅱ型患者而言,医生需纠正患者酸碱和电解质紊乱,治疗酮症酸中毒,调整血糖浓度使其维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降低尿糖的浓度,加强其他支持疗法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测和支持,确保患者可以承受麻醉和手术的强度,降低麻醉的风险。如果患者身体较差但需手术时,应采取分期手术,即先进行简单的紧急手术,如大出血止血、窒息气管造口、坏死肠袢外置等,待全身情况得到改善后再进行根治性手术。如果糖尿病患者需接受术后4小时便可以进食的小手术,在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患者只要禁食即可,然后于手术日清晨停用药物。而如果糖尿病患者接受较大手术时,需要在手术日前2天到3天用正规胰岛素代替降糖药物。
二、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方法
外科手术时,可以引起糖尿病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机体代谢和电解质平衡。因此,应该将麻醉药和麻醉方式对血糖的影响降到最低。麻醉药物与麻醉方式应该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以及患者耐受能力等进行选择。
(一)、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全身麻醉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全身麻醉降低了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亲和力,使得进入机体细胞的葡萄糖减少,葡萄糖利用率下降,加重了患者体内葡萄糖的积聚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全身麻醉需要密切患者患者血糖,避免加重糖尿病而引起并发症。患者全身后恢复正常的时间比椎管内阻滞要长,影响患者的术后功能的恢复。麻醉药物能够使患者全身动脉和静脉扩张,血液淤积于外周且血压降低,为了增加回心血量患者机体有代偿性的血管收缩。如果患者自主神经损伤,则血管的代偿收缩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患者血压进一步下降,降低了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因此,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时要充分把握、精确掌握麻醉药剂量和给药的速度,在患者麻醉成功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麻醉剂量和给药速度,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二)、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指患者手术部位的不同而选择麻。醉的部位也不同,麻醉的部位只局限于患者身体的一部分,所引起的应激反应较轻,并发症如插管困难、反流和误吸等的发生率低。
(三)、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椎管内阻滞
椎管内麻醉阻断抑制了交感-肾上腺系统,机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小动脉和静脉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椎管内阻滞分为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骶管阻滞麻醉以及蛛网膜下腔麻醉四种方法。其中,连续硬膜外麻醉是指在腰椎间隙内注入麻醉药,阻断相关神经支配区域的信号传递,并且连续硬膜外麻醉还能够降低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有利于增加外周器官和血管的血流量。因此,连续硬膜外麻醉是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首选方法。因为糖尿病患者身体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操作应保持无菌环境。
三、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药物选择
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的选择是尤其重要的。一般而言,外科手术麻醉药物主要有吗啡、异弗醚、硫喷妥钠、利多卡因、丙泊酚等。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的患者应保持侧卧体位,并采用消毒铺巾,穿刺部位为T9-10棘突间隙,将5ml2%利多卡因注射于穿刺点部位,5min之后进行观察,如无全脊麻及局麻药中毒现象发生,再注入0.89%罗哌卡因,每3-4min注入3-5ml。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情况增加硬膜外麻醉药,并进行面罩吸氧,使患者保持镇静,根据手术情况,给予盐酸异丙嗪以及甲氧氯普胺止呕镇静处理。采用全麻方式的患者应进行吸氧去氮,将维库嗅铵0.1mg/kg、依托咪酯0.3mg/kg、咪唑安定0.05-0.08mg/kg、芬太尼4μg/kg注射至静脉中,并应用气管插管,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以及维库嗅铵,并吸入异氟醚来维持全麻。全程监测患者术前术后的血糖变化、及胰岛素使用剂量,观察患者24h后的血糖指标及尿酮指标等。
然而,吗啡可以兴奋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素释放增多而引起机体内糖原代谢增加,分解产物增加导致血糖浓度增大。异弗醚可以通过抑制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的通道而阻止胰岛素的释放,降低血液内胰岛素的密度,同时还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己糖激酶,葡萄糖无法被己糖激酶催化而聚集在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因此,术中多不采用。
四、总结语
全身麻醉、椎管内阻滞和局部麻醉,这些麻醉方法有着其自身的优点和特点,同时也有缺点和适用范围,所以挑选什么麻醉方式,应该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情况来进行选择。其中椎管内阻滞和局部麻醉的效果好于全身麻醉,效果最佳的是椎管内阻滞中的连续硬膜外麻醉。连续硬膜为麻醉能够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防止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高血糖综合症等并发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麻醉后,在手术的过程中,麻醉师还需从心电图、血压等监测患者身体情况,随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与注射速度。
【参考文献】
[1]邓军,赵兰花,黄仕英,李明良,韦克. 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胃镜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16)
[2]刘文彬. 50例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麻醉的临床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17)
推荐访问: 麻醉 糖尿病患者 临床研究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