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改革是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最有成效的改革。承载不同专业的一系列课程通过项目改革,目的是在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的前提下保证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以实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统一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基础环节,也是改革的难点,它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国家人才战略实施和经济的发展。目前课程项目教学改革作为有效的课程改革方式正在推广应用。但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在项目教学改革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困难。本文以《金融学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专业基础类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难点及破解方法,试图为全面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专业基础课程;项目教学
我国几十年来职业教育发展速度清楚表明高职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的人才培养教育类别,然而高职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却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关键是规模庞大的高职类院校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导致高职教育中基础和核心内容的课程教学仍停留在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阶段,背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因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突出能力本位,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恰好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引发了我们对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思考。但是,因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特点使其项目教学改革出现了困难,有必要结合此类课程特点实施项目教学改革。
一、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特点
从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看,成功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课程基本属于工科专业的课程,如电子、通讯、机械、计算机类等课程,因为这些类别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比较直观,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及考核有实物感、趣味性,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经济类专业有的课程(会计、统计、市场营销等)岗位归属较明确,有的课程岗位归属却不明确。如《金融学基础》课程对应的岗位非常宽泛,金融领域中每个主体的岗位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对本课程知识的应用,因此必须明晰此类课程的特点:
1.此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居基础地位。我们强调高职业教育“三对接”,课程与具体岗位对接也是专业与行业对接的具体。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是专业的统帅性基础课程,在专业与行业对接及课程与岗位对接中占据重要地位。以《金融学基础》课程为例,此课程在高职的经济类多个专业都居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地位。以《金融学基础》为基础的课程包括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开设的《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个人贷款》《公司信贷》《金融服务营销》等课程;证券专业的《证券投资分析》《金融市场》等课程;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个人理财》《公司理财》《信托与租赁》等课程;保险专业的《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等等。
2.此类课程岗位对应有特殊性。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在岗位实际应用性方面有一定特殊性,因为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口径的就业领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够完整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如《金融学基础》就面对着很宽的工作领域,包括金银行金融机构的大堂经理、综合柜员、公司客户经理、个人客户经理和贷款主办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保险、信托机构等)的业务员、客户经理、市场策划、风控经理、投资顾问等岗位。另外还包括非金融机构中的理财咨询机构和工商企业的理财经理、投资顾问、营销经理、市场调研和财会岗位。
《金融学基础》只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很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果对此类的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就影响学生利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其实践工作也只能局限在点而不是某岗位工作的全部,有岗位直接对应性课程的实践操作也仅仅局限于一个环节的操作。
3.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有较强抽象性和理论性。此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是陷入案例分析代替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考虑,教学设计难以摆脱以案例导入阐述理论内容的思维,最后形成了由传统的就理论讲授向以案例分析阐述理论的转变。二是本课程内容与专业课内容界限模糊。在对专业基础课进行能力目标分解时,很容易将项目设计与专业课程中的某些项目类似,如《金融学基础》课程围绕银行问题设计的项目就难以区分本课程与《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课程的项目设计,其实其他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项目设计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二、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的几十年,产生了许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创新。回顾成功的创新形式不难发现,大多数都体现在工科类院校的工科类课程,经济类的课程几经变革一直没能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专业基础类课程因上述的特点更增加了改革突破的难度。在《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偿试中我们发现,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存在着共性问题:
1.课程教学改革以教材导向实施教学活动。传统的课程教学主要是围绕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课程讲授。我们不否认,近年来一些操作性强的专业课通过模拟其明确对应岗位的工作过程设计科学的、合理的学习情境,对学生专业能力训练和提高方面所收的效果,然而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却难有突破。比如《金融学基础》作为高职金融类院校多个专业的基础课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曾采用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化教学等丰富的教学模式,但始终没能消除传统教学的痕迹,在教学程序安排及教学实施方面仍然凸显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偏离。
传统教学程序安排一般是:选定教材——根据教学时数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授课计划——按计划实施教学。这样的程序产生教学设计的缺陷及后果是:第一,教学过程与职业需求分割。第二,以教材为核心的知识传授注重知识体系完整性,淡化职业能力培养。第三,重视以卷面形式考试评价学生能力而忽视对学生的技能考核。第四,对教师评价维度的单一和形式化。
2.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时间限制下安排教学。因为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通过专业课深入学习基础上对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运用,所以其实践训练期不同于专业课程。就《金融学基础》课程而言,一般都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或第二学期,一是时间节点上处于学生由高中向高职学习的思维转换期,对新知识的学习已经形成了应考式的机械式学习习惯;二是本课程的理论内容抽象、深奥、全面复杂,学生很难与微观与宏观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三是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务性差,找不出明确对应的专业岗位。这也是大多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三、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思路
因为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奠基的,它包含的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点繁杂,以传统的章节划分进行课程知识传授一般不会产生疏漏,而项目化教学改革一旦走偏,不仅打破了专业基础类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容易产生学生只能简单并单一的运用有关理论知识而缺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容易使高职培养的人才能力与中职、技校等同现象,因此对此类课程的项目教学改革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课程内容整合中注重学生持续的职业能力培养
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衍接对持续的职业能力培养起重要作用。对于有岗位直接对应性的专业课程,通过学生的“做中学”与“学中做”,能够实现学生毕业后的岗位工作对接。但是却存在一个本质的问题,即岗位工作的操作环节完成与但保证不了工作的完整性。工作的完整性即项目的完整性离不开前期的计划和后期的分析总结,这正有赖于专业基础知识支撑,同时职业能力的持续性也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功底支撑。
(二)课程要应以工作任务设计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
对于大多数经济类的专业课程来说不适宜以项目载体,因为对经济类专业的专业课程的知识运用结果并非生成一个产品或完成一个生产工艺,充其量是运用相关知识,经过一定的流程,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专业基础课程更是如此,所以要以工作任务而非项目为载体,先设计工作任务,然后确定学习任务,再通过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完成任务。以《金融学基础》为例,可以设计“对××分析评价”;“××政策意图解读”等工作任务,实施学生能力培养和训练。
(三)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应去形式化
由追求形式化的理论与实际一体化教学改革向真正意义的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转化,是当前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需要跨跃的障碍,目前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形式化倾向缘于人的因素较多:
首先,课程的教学团队项目化教学改革能力弱。目前,若以学科知识体系讲授标准衡量教师教学能力,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比较强大,且在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是实践教学经验丰富者却少之又少,尤其是一些高学历者根本没经过行业、企业的实践学习过程,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实践教学能力明显欠缺。
其次,高职学生现状影响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项目化教学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配合。然而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先天不足,大多数是因为厌学才进入高职,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热情实属不易。
再次,对于《金融学基础》这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的工作任务激发不出学生参与的兴致。工作任务的完成不能带给学生如同“平衡了会计账表”、“铸成某种模具”的快感,实践学习也同样会产生消极情绪。
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要化解上述问题最好的方式是项目教学实施的组织与考核相结合。如《金融学基础》课程可以按照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设计教学项目,要求学生参与到项目的任务组,最后根据小组完成过程和结果给出量化的评价。如: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分析我国当前××”项目,再将学生分组并确定不同角色,由小组在规定时间共同完成分析报告。项目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根据项目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借助语言、文字、影像、案例载体阐述知识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最终由教师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小组评价和学学生相互评价,督导对教师做出评价。
通过上述过程就能引导、约束学生积极参与工作任务中,进入学习情境中,达到实践训练的目的,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祁丛林.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要素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2]刘波,赵洪江,曾勇.《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年第3期
[3]姜法芹.高职类院校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理念探析——以“金融学基础”教学实践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
[4]张海燕,曹深艳.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系统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8期
[5]韩云波.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践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22期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高职 探索 院校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