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职养殖场环境卫生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探讨

高职养殖场环境卫生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探讨

时间:2022-03-12 08:44:3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养殖场环境卫生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文章结合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新要求,以及现代化、规模化养殖场的快速发展特点,介绍了课程内容编排、知识体系及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实现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对接、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6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院级课题“《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情景式’教学任务实施方案开发与分析”(编号:JYYB201309)的科研成果。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课程教育有了新的改革理念——课程结构与岗位任务对接、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对接。养殖场环境卫生类课程主要为《畜禽环境卫生》、《家畜环境卫生》、《畜牧场环境控制与规划》等,其内容涉及畜牧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家畜生理、气象学、建筑学等在内的一系列学科知识。随着我国畜牧业向大规模、高密度的集约化生产形式迈进,畜禽饲养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环境监控及养殖废弃物有效的处理成为养殖场生产经营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目标要求。为顺应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职项目化教育改革的要求,课程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高职课程教育新改革理念为依据,进行相关知识的项目化多元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养殖场环境监控课程——《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

一、课程内容编排顺序以现代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与生产管理为主线

《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课程内容编排的先后顺序是依据养殖场建设——环境监管——废弃物处理利用的主线予以安排,共分成5个项目,依次为养殖场规划设计、畜禽舍小气候的控制、养殖场环境监测、养殖场环境管理和养殖场废弃物治理技术,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时更具条理性。

各项目具体内容的选排则紧密联系实际,以实用性和技能性为主。例如,养殖场规划设计项目内容是从确保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正常运营,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养殖场工作人员应掌握本场建设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在充分调研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人文、经济发展等方面后,由大入小,开始选择养殖场场址,规划布局各场区分布,继而设计畜禽舍结构。同时,考虑到养殖场未来扩大发展或内部结构调整所需,在此项目中还编排了基本的养殖场设计图识别技能知识。畜禽舍小气候控制项目则是畜禽舍结构设计内容的延续,从光照、气温、气湿和气流方面提出合理设计畜禽舍结构对畜禽养殖管理的重要性,并指出如何根据养殖需求对畜禽舍结构予以安排设置。同时,通过“相关知识阅读”部分提出各小气候来源及其对动物生长的影响作用。

二、课程内容侧重养殖场环境监控与废弃物治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养殖数量逐渐增加,畜禽舍内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畜禽生长,关系着养殖场生产效益。与此同时,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废渣数量也相应增多,如未及时正确地处理直接排放则可造成养殖场及周边地区土壤营养富集、水体富营养化、空气污染、重金属元素污染、病原菌及寄生虫污染,对于下游农业的生产及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课程正是依据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从生产实际需求出发,分两个项目设置养殖场环境监测和管理,并新增养殖场废弃物治理项目内容。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实施均紧扣养殖生产实践需求,如在养殖场环境监测与管理项目中,围绕养殖场空气和水源的监测与管理展开,针对养殖生产中畜禽舍内空气(如氨气、二氧化碳气体等)和水质污染程度指标(如“三氮”、耗氧量等)提出具体的监测方法,并通过知识阅读部分说明这些污染物对于动物的危害性,进而提出相应的日常管理与防护措施。

养殖场废弃物治理项目通过观察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生物相任务实施,指出养殖场三废物质的特点,在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污物防治基本原则的要求下,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总结废弃物的治理方法,以具体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及设施(如固液分离、废水水解酸化、废水好氧处理、自然生态净化处理、粪污混合处理等)为例对比国内、外污物治理方法。在此部分内容中增加了我国现代养殖业新模式,即以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为主要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课程教材附录中围绕养殖场环境监测与污物治理内容,编排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要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也有助于对我国养殖业环境监控相关政策措施的了解。

三、课程知识点以任务实施为依托,实现知识和技能学习相融合

各项目中相关主要知识点以任务实施形式体现,设计任务要求和实施方案。与任务实施有关的知识背景则以相关知识阅读形式提供,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该部分内容,对任务实施过程中不理解的环节找出相应的答案。这样有助于加强学习主动性,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项目二畜禽舍小气候控制中,随着现代规模化养殖场中畜禽饲养量的不断增加,为了保证规模化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随时做好畜禽舍内小气候——采光、温度、湿度、气流的监控。这部分内容不以各小气候的理论特性切入,而是将相对抽象的小气候条件纯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过程相结合,以“畜禽舍采光设计”、“畜禽舍保温隔热设计”、“畜禽舍湿度的调控”、“畜禽舍通风系统设计”四个任务设计呈现,每个任务均要求学生进行实地监测,并做出合理评价,即学生接到具体任务后,要带着问题查阅学习每个操作环节的相关知识,实际测定养殖场相关小气候指标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养殖场现有安排是否合理,如存在问题,需提出修正措施,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四、课程评价灵活多样

课程成绩的评定不是单一地依据期末考核成绩,而是与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相结合。该课程教材在各任务实施部分之后均编排有“任务实施效果评价”,作为教师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把握程度、学习主动性的综合评价及学习互评的参考。评价项目一般分为两部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每部分根据具体的任务实施特色安排评价内容,提出评价标准及建议分值权重比例。各任务实施的总评成绩则依据上述评价内容由三部分权重分值综合而来,即小组自评占30%、小组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40%。此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避免教师一人定学生课程成绩的弊端,而且能够充分考虑各小组成员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积极性和配合性,减少偷懒现象及不公平竞争。例如,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生物相任务实施效果评价见下表。

总之,《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课程内容设置以过程和就业为导向,以需要为标准,重构课程知识体系,每个项目的知识环节都以任务形式呈现,并编排有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充分体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改革要求,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闫红军,等.高职“牧场规划设计与家畜环境卫生”课程建设与改革[J].家畜生态学报,2011,(1).

[2]亢守亭,郭颖媛.浅谈养殖场养殖环境的卫生与控制[J].山东畜牧兽医,2013,(8).

[3]何华西,丰艳平.高职高专牧场设计与环境卫生课程的教改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孙建萍.高职家畜环境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职业,2012,(2).

[5]王利红,张力.养殖场环境控制与污物治理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编辑:易继斌)

推荐访问: 教学内容 环境卫生 养殖场 高职 探讨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