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胃镜在消化内科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单数、双数)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一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镜进行诊断,而实验组患者利用无痛电子胃镜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确诊率、患者在诊断前后心率波动以及诊断过程中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十二指肠(95%)、食道疾病(97.5%)等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70%);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是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最高为12.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很大优势(最低15%)。结论 临床上,医护人员在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诊断过程中无痛电子胃镜确诊率更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电子胃镜;消化内科;应用价值;常规胃镜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较多,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患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电子胃镜是诊断治疗消化内科疾病主要方法,这种方法确诊率较高,临床上使用也比较安全,避免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刺激,节约了患者的诊断时间,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技术依据 。为了探讨电子胃镜在消化内科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在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单数、双数)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一组有40例患者。这些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患者的年龄在19~84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患者诊断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镜进行诊断,而实验组患者利用无痛电子胃镜进行诊断。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一些常规检查,仔细询问患者是否能够承受胃镜诊断。
患者在利用胃镜检查前,医护人员让患者12h内禁食。检查过程中,让两组患者均保持左侧卧位姿势,医护人员在整个检查过程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实验组患者在检查当天,医护人员首先开放患者右前臂静脉通道,让患者利用鼻导管方式进行吸氧(氧流量一般为3 L/min),对于并且比较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面罩加压、供氧。然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方式主要是利用0.5~1.0μg/kg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再静脉注射1.0~2.0mg/kg丙泊酚。医护人员此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等患者在深度睡眠状态下进行无痛电子胃镜检查 。
1.3观察指标 实验中,医护人员要认真监测和记录患者在诊断前后心率变化、血压以及诊断和治疗时间,并对患者诊断过程中出现的如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诊断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表示。
2结果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单数、双数)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镜进行诊断,而实验组患者利用无痛电子胃镜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确诊率、患者在诊断前后心率波动以及诊断过程中不良反应等指标,见表1,表2,表3。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十二指肠(95%)、食道疾病(97.5%)等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70%);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是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最高为12.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很大优势(最低15%);两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心率、收缩压等指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可能与患者自身心率素质及身体机能有关系(实验组患者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患者)。
3讨论
胃肠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些疾病与人体的饮食关系密切,因此,临床上胃肠疾病在消化内科中比重较大。目前,对于消化内科疾病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诊断,从而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 。
传统的胃肠镜在检查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多种不适及不良反应如咳嗽、呕吐等,尤其是在诊断过程中不进行麻醉处理的患者,甚至在中途放弃检查。而无痛电子胃镜是在传统胃肠镜诊断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麻醉剂进行处理,使得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完成检查,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电子胃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内镜、视频处理器和电视监视器。临床上使用电子胃镜对消化内科疾病诊断有如下优点:①这种诊断方法操作比较简单、方便;②检查过程中患者不适感明显降低;③诊断后患者的确诊率提高,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等 。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患者在十二指肠(95%)、食道疾病(97.5%)等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70%);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最高为12.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很大优势(最低15%),由此也可以看出电子胃镜的优势。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诊断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
综上,临床上医护人员在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诊断过程中无痛电子胃镜确诊率更高,效果更好,患者诊断过程中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军英,张帆,王文贞.老年人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6):532-533.
[2]吴学琴,袁宝兴,王小云.常规和无痛胃肠镜检查安全性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3):454-456.
[3]叶芬,王红玲,郑国荣.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临床应用180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2):1264-1269.
[4]黄丽华.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临床的应用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25):51.
[5]项斌.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2008,11(11):1725-1726.
编辑/申磊
推荐访问: 胃镜 内科 消化 疾病诊断 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