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通过探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考试与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依据不同医药企业和检验部门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Abstract: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reform mode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ourse, the author makes reform and innovation from th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way and metho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etc., aiming at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in different major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mands of different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inspection departments for talents in medicine,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using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forms, makes teaching reform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关键词: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能力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ourse;teaching reform;improve;abilit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06-02
0引言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药物分析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不同于一般商品的药品具备强烈的质量控制观念。教会学生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明确的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中药、生化药物及其各种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使学生能胜任对药物原料、中间体、工艺过程、储藏、临床使用全程控制药品质量。并能研究、探索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和最佳最新方法。
药物分析还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笔者旨在通过探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考试与考核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依据不同医药企业和检验部门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理论联系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在医院、药厂、医药公司、药品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等部门从事药品分析检验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本文主要针对制药工程系药物分析课程提出教学改革和创新方案,内容主要分四个部分:一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三是实验教学改革;四是考试和考核方法改革。
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1 基本改革教学改革首先进行的是药物分析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主要是改变过去单一的药物分析学课程,针对不同层次和专业,采用全新的课程体系。制药工程系目前有两个层次(本科和专科)、三个专业(生物制药和制药工程、中药学),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与要求,需选用不同的课程及教材。生物制药专业选用《生物药物分析》,制药工程专业选用《药物分析》,中药学专业选用《中药制剂分析》,从而满足不同专业对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需求,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材施教。专科教材选用实践性强的侧重于培养实践技能的实训教材。
1.2 适应市场需要的改革与创新企业对一线药品检验人员的要求,是能尽快按照GMP的要求,熟悉药品检验的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并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相关要求,熟练地查找药品标准,配制有关试剂,熟练地运用各项现代仪器设备检测药品的各个项目。在整个工作的程序中,要始终贯彻工作质量第一的原则,这就需要工作的规范性,而这种规范性,在GMP中关于QC岗位的要求中有具体的诉求,比如,要严格按照SOP的要求执行:要随时记录、准确记录、每一项目都要求复核,并有检验人、复核人、批准人的签名。同时,在GMP中,已配备规范的实验表格,要求操作人员填写,这些表格非常具体细致,它提醒操作人员基于工作质量的需要必须执行的一些操作和记录。以上这些都是企业一线关于药品质量检验人员所应具有的基本要素,笔者认为大学的制药工程系的学生在学习药物分析这门课程中,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为了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笔者认为应对现行的药物分析教材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一些看法,供同行们商榷:
常规的药物分析教材大多是按照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进行分类教学,比如,胺类药物的分析、杂环类药物的分析、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等。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让学生对某一种化学结构类型的药物的鉴别、检查及有效成分的分析一目了然,而缺点是,很难让学生对于一线的药品检验的工作流程、方式有一种全面的感悟,特别是药学专科的教学,更应该倾向于QC实际岗位的需要。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应创造条件将理论教学与实训进行一体化教学,同时改革教材的编排,可以将药物分析的课程分类按照中国药典的分类方式进行,如,药物分析基础知识、药物物理常数测定、药物的杂质检查、中药的检验、化学药品的检验、生物药品的检验、纯化水的检验、药用辅料的检验、药用包装材料的检验等。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1 改革的总体方向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代之以灵活多样的适合该门课程特点的各种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提问式教学,甚至让师生互换位置,鼓励学生自制多媒体课件,走上讲台讲解,提高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效果,改变以往老师台上讲,学生被动听的呆板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情,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个人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改革的具体思路笔者认为应创造条件将理论教学与实训进行一体化教学,在实验室配备多媒体,将理论与实训统一,可以四节连上,前面讲解理论及企业一线的有关资讯,后面进行实训。实训可完全按照企业对于检验人员的要求进行。比如甘油的检验,老师教授学生在多媒体上查阅有关的标准,让学生罗列试验需要的试剂、仪器,然后计算全班需要的用量,分组负责不同试剂的配制,提供全班使用。当然,这期间要提供具体规范的表格给学生填写(这些都是企业一线必备的)。开始试验后,得出试验结果要填写检验报告单(和企业完全一样),要有检验人、复核人、批准人签字。经过这些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熟悉了企业一线的工作场景。克服了以往的实验老师配好试剂,学生将现象验证一下就行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为进入企业QC岗位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注重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可针对本科或专科学生,考虑请药物分析领域的专家教授或企业一线的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学术和实践的交流,并及时将药物分析学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融入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比如2010版中国药典出版,可请一些省或市药品检验机构的有关专家来校举办学术讲座,解读新版药典的技术和方法的更新,教学中老师还可与学生交流讨论,让老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药物分析技术的前沿信息。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到当地的药品检验机构、企业参观学习,熟悉一线的检验场景,工作要求,尽量派出部分学生到一线相关岗位实习,回校后组织实习汇报,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一线的工作状况。
3实验教学改革
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医药企业对药品检验人员的要求,会熟练使用各种分析仪器,掌握各种药品的质量分析方法。实验教学改革是我们课程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改变过去实验课堂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以纯粹的经典实验为教学内容,而这些实验都是反复做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没有创新性可言,不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毕业后难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和理论课的学时比例基本为1:1,将实验课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根据药物分析的特点,将实验课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I为“验证性实验”常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按《中国药典》(现行版)方法进行常规的药品质量检验操作,进行“验证性”实验,学生通过该类实验能够熟练运用常规分析设备和现代分析仪器进行药品常规检验分析;
层次II为“设计性实验”训练,要求学生通过综合实验掌握对某种分析技术的综合要求与运用的技能,如HPLC用于药物含量测定时对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的要求及其验证方法与过程;
层次III为 “综合性实验”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及书本上没有的文献资料综合运用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项目及其指标的建立等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本科学生进入毕业专题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以上三个层次的试验,可根据专科或本科进行不同比例的设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实验课略多于理论课,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迅猛发展,寻找更快速、灵敏、专属、准确的分析方法也将是药物分析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学校也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增加新的分析仪器和设备,满足学生的要求。比如高效液相、气相色谱的配备等。
4考试和考核方法改革
积极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模式,理论考试采用三大部分结合:平时(作业情况、课堂讨论参与的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占20%)、期中测评(开卷)(占20%)、期末考试(闭卷)(占60%)。平时成绩的计入,强调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把握,主动钻研和思考问题;期中测评,是从整体上对学生的一种模拟检阅,提示在后半个学期中,应从哪些方面矫正提高自己。期末考试则是对学生的全方位知识的考察,占比最大,主要督导学生在整个学期结束后,系统的复习,进行知识的强化与提高。与以往的只有期末考试的“一考定乾坤”相比,更能鞭策学生学习的警觉性和系统性。
实验考核采用两大部分:平时(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成绩)(占60%)、期末试验操作(占20%)、期末笔试考核(占20%)。
这种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锻炼动手能力。同时,也引导教师要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辅导与交流。
多种形式的考核,使考试真正起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起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建立较为全面完善的考核系统,使考试内容更全面,评价方式更客观合理真实。
5结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对药学人才的需求,药物分析课程涵盖着药学科学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要求药物质量分析应该更加灵敏、专属、准确和快速,药物分析仪器和方法力求向自动化、最优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我们根据近年来教学研究的成果,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过去老师“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和现代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各层次和专业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内容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主观能动、自主学习及创新的能力。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药物 课程 创新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