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近十年来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的数量、作者、内容以及主题分布进行统计与分析,揭示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档案信息化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档案 信息化 研究论文 统计 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在国家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档案信息化被提上日程,吸引了越来越多档案工作者关爱的眼神。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十年来被《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现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档案信息化问题提供参考思路。在本统计分析中,笔者利用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统计工具,选取“关键词”为检索人口,以“档案信息化”为检索式,对1995~2004十年来有关档案信息化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经过认真的阅读审查,剔除一稿多投及与走题不合的论文,共检索到826名作者(仅第一作者)在294种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985篇,并根据上述检索结果进行了如下相关统计分析。
1 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论文数量的年代分布状况,可以直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研究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而达到揭示其研究发展总体趋势的目的。
从表1和图1可以很明显看出,我国关于档案信息化领域研究论文的生产趋势:1995~1999五年间,基本上没有论文产出,只有零星的几篇;2000-2003四年内,有关档案信息化的研究论文成倍增长;2004年有所回落,有趋于平稳的态势。2000年后论文数量的急剧增长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国家档案局在2000年提出了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接着又于2002年11月25日以档发[2002]8号文件正式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这是“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惟一的专项规划,是第一个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随着《实施纲要》的深入贯彻落实,更是把该领域的研究论文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
2 论文作者数量及所在省份的统计分析
2.1 论文作者数量的统计分析
自1995到2004年,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的作者共有826人(仅第一作者),经过统计得出,仅发表一篇研究论文的有744人,占作者总数的90.07%,此数据与洛特卡定律中一篇论文作者为60.79%的经典学科参考值相差颇大,这说明在档案信息化这个研究领域里,人们的研究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次上,还未深入挖掘。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论文下限为:N=0.749×ηmax平方根子,其中,ηmax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在本统计中ηmax为10篇,N取邻近最大整数为3篇。我们将发文3篇以上的作者列为档案信息化研究的核心作者。
从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1.1 核心作者只有24位,仅占作者总人数的3%,发文92篇,占总数859篇的10.28%,少于核心作者发文量应占总发文量1/5的统计要求。
2.1.2 核心作者半数以上来自各地的档案局(馆),其余来自各高校的档案院系。这说明当前对档案信息化研究的中坚力量还是站在第一线的档案工作者和以档案为研究对象的高校档案专业师生。同时这也说明档案信息化还没有达到广泛重视的程度,社会上的其他各部门还没有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对此问题的关注力度和研究力度不够。
2.1.3 从上表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发现档案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档案信息化的研究深度不够,核心作者普遍发文数停留在3篇,并没有对该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索,同时我们还发现,在24位核心作者中,没有一位核心作者来自武汉大学或是中国人民大学,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作为档案学专业的“领头羊”,引领着档案学的研究方向,武大和人大似乎不应该对档案信息化的问题如此漠视,也许这就是该领域没有深入挖掘的原因之一。
2.2 论文作者的地域分布分析
在论文作者所在省市的统计中(包括第二作者等所有作者在内),除有51篇论文作者所在省份不详外,其余各省论文发表情况请看表3: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论文作者所在省市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辽宁、湖北、天津、广东和福建。这和《实施纲要》第二部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第9条“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选择国家档案馆和中央企业档案馆开展网络环境下接收电子档案试点工作。”以及第10条“首先在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安徽、广东、重庆、陕西、青岛、杭州等省、市档案馆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试点。”中提到的省市基本相符,国家政策的导向直接影响其相关领域研究论文的多寡。
3 论文期刊分布统计与分析
对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该研究领域论文的空间分布特点,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以便为人们深化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源。我们所统计的985篇论文分别刊载于294种专业或非专业期刊里。其中仅载一篇的期刊有233种,占期刊总数的79.25%,且其中约1/3为高校的学报。刊载两篇论文的期刊有18种;三篇的有6种;四篇的有2种;五篇的有3种;载文量在五篇以上的期刊见表4。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核心期刊区所载论文量要占总论文量的1/3。本研究领域的论文总量为985篇,故其核心区所载的论文数应为985/3≈328篇。从表3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核心区的期刊数为8。它们分别是《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北京档案》、《天津档案》、《兰台世界》、《福建档案》、《档案天地》。其中有5种位列档案学核心期刊,它们分别是《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北京档案》和《兰台世界》。②排名第一的《中国档案》在1998-1999年曾被CSSCI收录为来源期刊,其刊载收入的论文普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同样作为CSSCI来源期刊且在该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却未能入选核心来源期刊,这也许是由于《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为双月刊,在载文总量上不如核心区的期刊数量来得多。在核心区的期刊中,除《天津档案》为全年8期,《档案天地》为双月刊外,其余6种期刊均为月刊,载文总量大,③集中趋势明显。排前三名的《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以及《浙江档案》载文量分别是64、54、50,分别占该研究领域总载文量的6.50%,5.48%及5.08%,有很强的核心集中效应。④地区性学术期刊也在该领域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表3中载文量排前十的十一种期刊中就有半数以上为地区性学术期刊。
4 论文内容主题分布的统计分析
4.1 论文内容类型统计与分析
笔者将检索到的985篇档案信息化研究论文,按内容类型及表现形式大体上分为3个部分,即理论研究部分、实践探索部分和中外比较部分。现将这3个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列表如下:
从表5可以看出:①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研究。985篇论文中,有969篇论文有关应用研究,高达到97.00%,遥遥领先于其它两个部分,比它们的总和还多得多。笔者认为,这种分布状况是正常的。为了解决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当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各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必不可少,于是,应用研究得到了加强。统计结果证明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也说明我国档案信息化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和深入,远远滞后于实践,有待进一步的发展。②在统计的985篇论文中,只有5篇涉及到国外档案信息化建设,只占全部论文总数的0.51%。这种状况说明我们缺乏对国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介绍、引进,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还处于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应该引起档案界学者的重视。
4.2 论文主题分布的统计与分析
为分析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的主题发展的状况及趋势,笔者将上述3个部分按8个主题分类,即网络体系建设、档案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对档案馆的影响、法律问题、档案管理、档案教育及档案事业,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0年来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论文的覆盖面广。985篇论文中,从宏观档案事业的发展到微观的档案基本工作流程的改变,从档案管理到档案信息化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从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的提高到档案专业课程设置的改变,从网站建设到软件开发,几乎涉及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具体见表6。
第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综述性(含总论性)论文在所有论文中所占比例最重,为299篇,占同期论文总数的30.36%,这主要是由于该主题包括总论或者涉及两个以上分主题的论文所致。总论性论文一般是从宏观角度上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展开思考、规划,对理论研究进行概括、总结和评述。论述两个以上分主题的论文一般对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建设、档案基础工作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这也表明:有1/3的论文在总结各个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这对推动档案信息化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这299篇综述性论文进行粗略的研究可以看出,相当多的论文缺乏研究深度,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上。
第三,以档案工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所占的比例也很高,仅次于综述性论文,占论文总数的28.22%,因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直接表现形式或影响往往就体现在最基本的档案工作中,最后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把传统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成电子档案,从而引起业务流程的重组以及编研和归档的改变;再比如电子文档的出现,导致档案保护技术的改革和信息化技术的出现。
第四,8个研究主题的论文比例失调,尤其是档案信息化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所占比例太小,只14篇,仅占论文总数的1.42%。档案信息化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包括档案文献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认定与保护、知识产权、公布权等问题,以及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体会等。在档案信息化研究中,档案界对提高法律问题研究的呼声越来越高,档案工作者已经意识到建立健全有关档案信息化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也明白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的紧迫性,但由于受到有关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档案研究者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这部分的研究仍然得不到量上的提高。档案研究者应该从这两方面人手,加大研究的力度。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对十来年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可以较清晰地反映出档案信息化研究的动态和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评估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并确定今后研究重点和调控研究方向,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信息管理系)
推荐访问: 近十 信息化 年来 统计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