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结合汽车类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本专业的行业需求等,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基于职业导向的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的现状、以及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理论参考,并促进职业教育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导向;课程体系;职业教育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都不断的增长,中职和高职在课程体系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独立性,这就需要中高职课程合理的衔接,否则会出现课程内容重复、难易不适当、教学和实际相脱离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做好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基于职业导向的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的现状
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1.中高职课程存在部分内容重复。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之间本身存在一定的联系,中职课程主要强调基础课程,高职课程在中职课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性,存在内容的相关性和延伸性,但是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减少重复。高职和中职阶段的汽车维修专业中都设有《机械基础》《汽车性能与检测》《汽车材料与金属加工》《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课程,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2.中高职课程难易程度衔接不恰当。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好,他们在初中时文化课基础就比较差,所以很多中职学校把中职学生的实践教学作为重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却忽视了基础课程。导致这些学生在高职阶段基础课程知识量太少,严重影响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液压传动》《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等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最后的毕业实践总结都写不出来。3.中高职实训课程衔接存在“真空地带”。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特点,中职学生需要掌握传统机械类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基本技能。所以中职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高职阶段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具有电工电子线路相关的计算与测量能力);岗位技能素质(汽车各系统故障的诊断能力、拆装以及维修能力等),所以高职阶段需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基于职业导向的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建构
以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为原则,以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中高职阶段学生的技术能力为核心,按照“分层设计、分段实施”教学思路,对中高职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进行建构,主要涵盖了专业课程衔接、基础课程衔接、教学过程衔接等几个方面。1.确定中高职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职阶段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汽车检测、维修和保养,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毕业后可以从事汽车维修工、汽车配件的销售工作、汽车行业服务顾问、汽车检验员等相关岗位。高职阶段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熟悉汽车制造与维修,可以熟练的对汽车主要部件进行装配、调试、检测和维修等,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毕业后可以从事汽车维修技术主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总监、汽车质量检验员、汽车销售或者配件经理等相关的岗位。总之,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基础岗位技能的培养,同时重视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为学生升入高一阶段做好铺垫,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技能培养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突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2.重新构建课程体系。结合中职和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衔接。在中职阶段重视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时开设部分简单的专业课程,为高职阶段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中职专业课程包括《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文化》《汽车电气设备》等,技能实训课程包括《钳工技能训练》《焊工技能训练》《发动机拆装训练》《底盘拆装實训》《汽车电气实训》《汽车电控实训》等;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高职专业课程包括《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汽车技术性能检测》、《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电子与电气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检修》等,技能实训课程包括《汽车转向、行驶、制动系统检修实训》《汽车舒适及安全系统检修实训》《汽车维修综合实训》等。总之,中职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高职注重实践技能培养,进行分层设计,分阶段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钱斌.高职汽检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12,(26):12-14.
[2] 柳燕君. 构建“能力递进、纵横拓展 模块化设置”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7):56-60.
[3] 傅大梅.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71~74.
[4] 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四川省德阳市12所中高职院校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6.
推荐访问: 衔接 高职 导向 类专业 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