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等集体论证形成数学课堂的论述空间。在探究共同体模式下价值凸显的数学课堂文化,有助于数学问题的协商,数学意义空间的营建,数学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以及成员合作优势的发挥。数学课堂文化力求彰显数学教育哲学上的主体概念,以带动数学课堂结构的更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数学课堂文化每个组成部分的存在和功能的发挥,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有不同程度的意义。从数学学习领域的价值层面去设计与引导适当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数学对话和探究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多元价值。数学课堂文化的生成和广义数学价值的实现,成为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
三、结论
数学文化是数学课堂文化生成的基本内核与重要来源[8]。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建构,数学科学日趋表现出文化性和社会性。数学规范的产生及数学文化的内涵中蕴含了强烈的价值信念。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事实与价值的复合活动,统整性越强的数學活动,认知与价值观之间的连结性越高。没有价值导引的数学课堂,犹如大船航行于海中却失去了方向;流于形式与表面的教学,对于学生数学概念的提升与学科间的连结帮助有限;学生无法进行价值选择,导致对数学学习失去耐心与信心。数学课堂文化希冀通过探究促进学生对数学多元价值的认同,以积极的动能表达学习者理解并转化数学世界的诉求。
参考文献
[1] 陶西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价值为导向的课堂文化[J].中小学管理,2012(09).
[2] 李秀双.课堂文化的内涵、教育价值及建设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5(01).
[3] 杨光伟,范劲松.对建构数学课堂文化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7).
[4] Cobb,P.,& Yackel,E..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on the culture of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M].F.Seeger,J.Voigt,& U. Waschescio,The culture of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58-190.
[5] Bishop,A.J.Mathematical valu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Mathematical knowledge:Its growth through teaching[M].Dordrecht,The Netherlands:Kluwer,1996:195-214.
[6]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Reston,VA:NCTM,1989.
[7] 黄秦安,曹一鸣.数学教育原理——哲学、文化与社会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
[8] 聂晓颖,黄秦安.论数学课堂文化的内涵与模式及对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2017,4(35).
[作者:单妍炎(1983-),女,河南安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博士生,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讲师;黄秦安(1962-),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推荐访问: 文化建设 导向 课堂 数学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