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曲美他嗪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急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病毒性急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80例,A组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实施曲美他嗪、黄芪注射液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25%、9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分别有5例与6例出现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曲美他嗪联合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急性心肌炎实施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曲美他嗪; 黄芪注射液; 病毒性急性心肌炎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105-02
临床上将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心肌局部发生灶性或弥漫性急性炎症病变称为病毒性急性心肌炎,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轻型症状,而少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心腔扩大、心律失常等症状,预后效果往往不佳。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提高免疫力及改善心功能,而曲美他嗪作为心肌细胞的代谢药物,在治疗病毒性急性心肌炎时也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上述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报道较少[1]。笔者所在医院就近期内收治的80例病毒性急性心肌炎患者实施了曲美他嗪、黄芪注射液的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病毒性急性心肌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伴有胸闷、心悸、气短及心电图ST-T段改变的现象;(2)符合病毒性急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3)排除了存在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及造血系统疾病者,同时排除了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其中男83例,女77例,平均年龄57.8岁,平均病程58.4 d。心功能分级:Ⅰ级45例,Ⅱ级69例,Ⅲ级46例;病情分级:轻、中型147例,重型13例;明确病毒感染史154例,血清肌钙蛋白T显示为阳性99例,心律失常89例,心脏扩大31例。将1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入院后绝对的卧床休息,同时实施镇静治疗、抗病毒治疗、维生素C口服治疗,另外在500 ml 10%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10 ml 10%氯化钾及12 U胰岛素配成极化液,静脉滴注,1次/d。在A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B组患者增加曲美他嗪、黄芪注射液的联合治疗,黄芪注射液:50 ml/d,静脉滴注,曲美他嗪:20 mg/d,分3次口服,两种药物治疗周期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如:胸闷、心悸、胸痛、乏力等)的改善情况,同时在治疗后对患者实施血清心肌酶谱、静息心电图、X线片的复查,以综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心电图、心肌酶谱、X线片等检查显示恢复正常;有效: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心电图、心肌酶谱、X线片等检查显示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25%、9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A组治疗期间5例出现不良反应,占6.25%,其中头痛2例、上腹部不适2例、失眠1例;B组治疗期间6例出现不良反应,占7.50%,其中头痛2例、上腹不适2例、失眠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在未接受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自行缓解。
3 讨论
病毒性急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显示可能与机体发生病毒感染后对免疫反应的介导心肌细胞所造成的损害有关。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会直接参与病毒性急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从而导致机体内心肌细胞的代谢功能及收缩功能障碍,而持续性的免疫损伤也是心肌炎发生成为心肌病的重要组成[2]。就目前临床面对该种疾病时,主要采取的治疗手段是以休息、改善心肌细胞代谢、改善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为主[3]。
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其心肌获得能量的途径主要包括游离脂肪酸及葡萄糖的氧化,其中尤以葡萄糖氧化为主,也就是葡萄糖氧化产生ATP,相比脂肪酸的氧化,葡萄糖的氧化可节约大约1/5的氧,这对于已经发生缺血缺氧的心肌是至关重要的。当患者发生心肌缺氧时,其心肌的能量代谢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其一便是脂肪酸的氧化增加,其二便是葡萄糖的氧化减弱。脂肪酸的氧化增加,会导致患者的心肌细胞对氧的利用率降低,同时脂肪酸的降低也会导致患者心肌细胞的细胞膜受损;葡萄糖的氧化减弱,会导致患者体内的糖酵解增加,从而形成乳酸的堆积,继而导致患者心肌细胞因其细胞内的钙含量超标而发生细胞稳定性降低。
曲美他嗪是一种哌嗪类的化合物,当该种药物作用于患者体内后可以维持机体细胞内的磷酸及三磷酸腺苷的正常水平,从而达到纠正机体心肌细胞的酸中毒现象、降低钙超载现象及自由基的损伤情况,同时可以稳定细胞膜的缺糖、缺氧情况,进而有效的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其能量的消耗。这样便可以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及心肌氧供需平衡情况,达到保护心肌细胞、修复受损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的目的[4]。黄芪注射液主要包含黄酮类、黄芪皂苷类、黄芪多糖等物质,其在进入机体内后可以扩张患者的血管平滑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同时还可以有效保护受损的心肌细胞,改善患者的免疫力,此外对于提高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受抑制的心肌功能、调节心律、清除自由基及降低丙二醛均具有显著的作用[5-6]。
本研究应用曲美他嗪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的B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治疗的A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再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曲美他嗪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急性心肌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措施,临床应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72-1576.
[2]王西栋,张广兰.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8-19,63.
[3]杜丽波,刘路平,郑燕列,等.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0例诊治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2):1013-1014.
[4]Padalko E,Nuyens D,De Palma A,et al.The interferon inducer ampligen [Poly(I)-Poly(C12U)] markedly protects mice against coxsackie B3 virus-induced myocarditi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4,48(1):267-274.
[5]胡雪珍,卢中秋,李志涛,等.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干预作用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6):346-348.
[6]张尊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23-124.
(收稿日期:2013-09-11) (编辑:陈春梅)
推荐访问: 心肌炎 黄芪 注射液 疗效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