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一带一路”战略下河曲民歌的现状调查及产业化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下河曲民歌的现状调查及产业化探索

时间:2022-04-10 09:48:1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7M=餞iM:뽴^׎8}ux~?m5]^z߾zߝw~?tuiMyM{mN~7x~|]}_vviuu۾yӮ7oum6m9ov]6mvwm5N~:M׭ߍ;m?}My׽}v材料等。每逢正月十五等民俗节日,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积极投身于村里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或唱二人台、或扮丑角、或拉溜轴,但凡热闹的老年活动队伍里都能寻到老人活跃的身影。从15岁开始学艺,如今已是87岁高龄的老人,虽然物质生活平平淡淡,但他的精神生活却极为充实,老人一生对民歌和二人台的执着追求也赋予了他乐观执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在2015年河曲县举办的首届“海红花”奖民歌二人台大赛上,老人还一展风姿,演了他最拿手的二人台选段——《探病》,在剧中左老表演了男扮女装的刘干妈,毫不拘束、惟妙惟肖的表演不仅在场上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在赛后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此外,在河曲县城中集合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活动社区,大家聚在一起或唱山曲、或扭秧歌,既锻炼身体,又陶冶情操。例如,王新红组织了“新红活动中心”,他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年轻时特别喜欢演唱民歌和二人台,也曾为此拜师学艺,退休以后就把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们组织在一起,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自费购置了活动所需的服饰道具和各类乐器,组织大家进行排练并联系演出。再如,韩运德老先生年轻时是当地文化馆的专业工作者,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民歌的收集和创作,时至今日,韩老已有80多岁的高龄,每天仍然坚持凌晨3点钟起床,或整理自己的书稿,或进行创作,据老人自己说,已经原创了将近三万多首曲调,整理出来三大本曲谱集。由于这些书稿尚未出版,基于版权等原因,老人并未一一给我们展示,只是演唱了其中的几首作品。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家创作的新民歌作品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如《喜看河曲新面貌》、《奶奶孙女逛县城》、《农村新气象》、《红红火火二人台》、《夸河曲》、《二人台唱成万人台》、《河曲赞歌》等。

二、产业化探索

(一)尝试民歌与旅游相结合,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河曲古有“户有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的传说,今有“民歌的海洋”和“二人台故乡”的美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并公布“河曲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歌与二人台也成了当地的金字招牌,更被山西省树立为文化代表品牌。河曲县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万里黄河第一岛娘娘滩、凌霄大牌楼、摩天文笔塔、黄河母亲像、连接三省的西口古渡、见证了走西口历史的大禹古戏台、禹王庙、海潮禅寺、岱狱殿以及黄河九曲等。这些旅游胜地或娇柔妩媚、或彪悍霸气、或荡气回肠、或个性十足。从远古到现今,就如同一名伟大的智者,记录了历史的苍凉,也见证了伟大的变革。尝试民歌与旅游相结合,把民歌文化作为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灵魂支柱,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者的有效结合,使游客在欣赏当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聆听到美妙的民歌音乐,尝试把河曲民歌打造成一个艺术产品投入旅游市场,实现河曲民歌与当地旅游文化及地方经济的共赢发展。

(二)实现民歌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同时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开始追求精神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契机。河曲有“民歌海洋”的美誉,不仅内容多样,而且体裁丰富,诸如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及二人台等,这都是聪慧的祖先留给我们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何把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有效地保护并传承给后人已经成为我们当代人重要的任务。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发挥河曲民歌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地实施民歌的传承工作,把河曲民歌文化和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及相关节庆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小到大、以点带面,探索出河曲民歌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同时打造民俗文化的品牌,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民歌音乐的传承能够齐头并进、互利互惠、实现双赢。例如,一年一度的河灯节会是当地最有影响力的民俗节日,从农历七月十四开始,在黄河上游处要连放三天河灯,用来祭祀河神和当年丧生在黄河上的亡灵祖先,周边省份的许多人都会在这几天赶来参加这一节日。因此,河曲县政府可以利用河灯节会的影响力,举办民歌艺術节,实现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的民歌文化交流,加大河曲民歌的影响力,既能弘扬地方民俗文化、打造品牌效应,也能扩大省内外文化的交流、有效带动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创收。再者,可以学习其他省份民歌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例如广西壮族著名的《印象·刘三姐》就是一部集传统文化与实景山水为一体的精品剧目,它有效地实现了民歌与旅游的结合,同时对地方民歌文化实现了创意性发展。我们也可以借鉴其成功的宝贵经验,集结优秀的演员,排演一部体现山西文化特色的大型实景舞台剧——《走西口》,在剧中以走西口的历史为主线,排演不同场景的河曲人民生活,并且配合各种体裁民歌的演唱,这样既传承了河曲的历史文化,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河曲民歌,同时衍生出更大的产业链,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民歌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同时发展。

三、结语

河曲民间歌曲是山西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勤劳聪慧、善良质朴的河曲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伟大精神财富。因此,探究河曲民歌的生态环境、演唱状况、曲目流传及文化产业化价值,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下传承与发展河曲民歌都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佟鑫(1983—),女,汉族,山西大同市人,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与中国音乐史。

推荐访问: 河曲 民歌 产业化 探索 战略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