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武警由于训练导致的心肌酶升高,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结合笔者所在科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5例武警战士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5例武警战士在4~7 d的休息调养后心肌酶含量均恢复正常。结论:在高强度训练后人体内心肌酶会升高,在卧床休息及静滴维生素C后会恢复正常,了解心肌酶变化对及时展开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心肌酶; 心电图; 武警; 训练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2-0128-02
武警战士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日常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及高度紧张的执勤任务,势必导致其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性损伤[1-2]。为了解训练后心肌酶变化情况,更好地认识心肌酶升高意义,有效诊治,减少误诊,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避免浪费人力、财力,笔者对训练后心肌酶升高的在院武警战士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2010年4月-2012年4月两年间因“胸闷、心悸”入院的15例武警战士,均为男性,年龄18~23岁,平均(20.5±2.5)岁,既往无高血压、甲状腺疾病、器质性心脏病等病史;分别进行了5公里越野、负重训练、长时间队姿练习等长时间、高强度训练。
1.2 检测方法、指标
使用速率法测定心肌酶谱: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LDH(乳酸脱氢酶)及cTNI(肌钙蛋白I),常规心电图。
1.3 方法
卧床休息、静滴“维生素C”清除氧自由基等处理4~7 d。对入院时、入科休息等治疗后CK、CK-MB、LDH、cTNI及心电图进行动态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5例训练后出现胸闷、心悸,心肌酶谱均明显升高,且CK升高幅度大于CK-MB;病例中cTNI均为阴性,心电图未见ST-T段动态改变。见表1。
2.2 疗效
15例患者在4~7 d休息调养后胸闷、心悸症状均缓解,心肌酶恢复至正常范围。见表1。
3 讨论
CK通常存在于动物的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它可逆的催化肌酸与ATP之间的转磷酰基反应。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杂化型(MB)、脑型(BB)和线粒体型(MiMi),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LDH分布广泛,定位于细胞质胞浆中,是细胞无氧代谢标志酶,心肌组织中乳酸在此酶作用下氧化成丙酮酸并经线粒体进入TCA循环,其活性反映心肌无氧代谢能力的高低[3]。
心肌酶升高常见于:(1)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内膜炎;(2)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3)药物所致:他汀类、避孕药;(4)骨骼肌损伤:外伤、高强度训练或运动;(5)急性脑血管意外、CO中度等。CK是临床诊断心肌梗死的一个灵敏指标,但其特异性仅有85%,另有15%假阳性。CK-MB特异性较高,超过总CK的6%,为心梗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但应结合cTNI及心电图动态变化。
高强度、超负荷运动常可导致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性损伤,而血清酶显著升高则可表明组织细胞的损伤。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牛延校等[3]通过不同方式心脏超负荷大鼠心肌酶学指标变化的试验研究得出:中等运动负荷大鼠心肌的抗氧化、有氧代谢和CK储备能力显著增强,而超负荷运动大鼠则显著降低。高强度运动后心肌酶升高发生的机制可能如下:(1)受高强度运动状态影响,应激负荷过强或时间过长,可导致血清中儿茶酚胺浓度急剧升高,致小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组织相对性缺血;(2)组织缺血可致细胞内氧自由基浓度增加,细胞线粒体遭破坏,膜通透性增加,引起CK、CK-MB、LDH等酶类释放入血增加,使其活性增高;(3)儿茶酚胺可抑制血小板膜上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导致血小板聚集,心脏血流量减少;(4)Ca2+沉着损伤细胞膜和细胞骨架,膜通透性增加[4]。另有研究证实,过度运动可导致心肌纤维发生嗜酸性和空泡变性,且与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有关,从形态学上支持结论。
从现有临床病例可见,高强度、超负荷运动可使氧自由基增加、过氧化脂质增多等,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引起心肌酶谱异常,且多以入伍时间较短的年轻战士为主,恢复快、预后良好;休息为治疗的重要方法,同时维生素C是人血浆中的一种水溶性抗氧化剂,可直接清除体内氧自由基,阻滞脂质过氧化反应,还可改善心肌钙离子的内流,以减轻心肌细胞的破坏。在训练中定期监测CK、CK-MB、LDH等酶活性,对了解战士的机能状态、预防超负荷训练带来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5]。同时,通过笔者所在科15例临床病例分析,正确、客观地认识心肌酶升高,结合病情、临床表现及体征,更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同时,减轻盲目诊断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避免过度的人力、财力浪费。
参考文献
[1] George K P,Wolfe A,Burggraf G W I.The athletic heart syndromel a critical review[J].Sports Med,1991,11(5):3002-3301.
[2]王治荣.脂质过氧化作用和缺血性心肌细胞损伤[J].生理科学进展,1987,18(3):2202-2231.
[3]牛延校.通过不同方式心脏超负荷大鼠心肌酶学指标变化的试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0(3):195-199.
[4]田振军,石磊,刘小杰,等.过度训练对大鼠血清CK、CK-MB、LDH、SOD、SDH活性及UMb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1):491.
[5]杨天平.CK及相关酶活力异常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369.
(收稿日期:2013-01-15) (编辑:何玉勤)
推荐访问: 心肌 升高 所致 临床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