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冠心病介入诊疗已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治疗效果。但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及诊疗后引发的血管迷走性反射(WRs)是一种发病率不高,却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重者可以致死。及时发现和处理尤为重要[1],因此,系统掌握血管迷走性反射的临床特征,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减少该并发症,从而保证医疗疗效与病人生命安全。有效的预防和抢救措施十分重要。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WRs;护理
1 临床资料
2007年3月一2012年l2月,我院共行冠心病介入诊疗病例720例,其中发生迷走神经反射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为35—78岁,平均51.5岁,行冠脉内支架术(PCI)发生病例为13例,冠脉造影(RFCA)10例,
病例发生在开始时5例,术中4例,手术即将结束时5例,术毕按压血管包扎时6例,病房内发生3例。症状表现为血压突然下降、大汗、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小便失禁,问答言语不清等;心电监护显示为窦性缓慢心律,心率﹤42次/min 20例,交界区逸搏心律2例,1例为室性逸搏心律,血压经测量均在90/60mmHg以下,包括有创血压监测。
发现上述临床表现,对心率缓慢者,立即给予阿托品0.5-1.0mg静脉注射,提升心率,对血压低者,给予多巴胺3-5mg静脉推进,若血压仍偏低,1-2min可重复使用,并给予多巴胺5-10ug/kg,持续静脉点滴,以维持血压﹥90/60mmHg,或恢复至术前血压状态。同时给予吸氧,补充液体,多数病人在3~15min心率迅速回升,并且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血压维持在大于90mmHg以上,神志清,问答正常,无1例死亡。
2 护理
术前护理:① 心理护理很重要,对于围手术期的病人,应该做好病人心理安抚,重点讲解相关手术过程,讲明介入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安全性;防止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多举正面例子,以目前已完成介入手术治疗病人现身说教,减轻病人心理负担。② 重视人文关怀与药物联合应用,除上述要做的以外,要遵循“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对于部分高度紧张病人,在术前给予病人安定类药物口服或静脉推注,③其他:术前练习病人床上排大小便,择期手术一般无需禁食,检查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器械等。
术中护理:① 严格心电监护,术中要持续观察病人心电监护,直至病人离开心导管室;术后有一名专职护士负责导管室场地,不能远离。②拔除鞘管时,常规备好阿托品多巴胺注射液,随时准备应用,拔除鞘管时局部再给一次麻醉,以减少病人疼痛产生的迷走反射,拔管后4h以内要严格心电监护。
术后护理:术后病人要严格监护,对于股动脉途径行介入诊疗病人仍保留有鞘管的病人要注意穿刺血管部位制动,适当给予补液,鼓励病人饮水,对于排尿困难者可给予一次性导尿或留置导尿,密切观察局部穿刺部位,防止出血及形成血肿。对于压迫过紧可适当松解绷带,以局部不形成血肿及出血为宜,保证穿刺血管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3 讨论
迷走神经广泛分布于内脏及血管内皮系统中,冠心病介人诊疗可以诱发迷走神经反射,造成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率抑制,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血压下降,造成短暂晕厥,使心脑缺血,严重者可造成室颤,危及病人生命。
冠心病介人诊疗并发迷走神经反射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病人过度紧张,有恐惧感等,个别病人极易发生迷走神经兴奋;病人对疼痛耐受性差,在血管穿刺时开始出现明显的恐惧,在拔除鞘管时也有部分病人害怕疼痛而紧张;部分病人在术前因紧张害怕,在手术前失眠、焦虑,饮食量明显减少,引起血容量减少;部分病人在手术中出现膀胱过度充盈而羞于向医护人员说明;同时医护人员操作时间过长,拔除鞘管时按压血管过重,均有可能引起迷走神经兴奋的发作。
避免冠心病介人诊疗合并迷走神经反射的关键在于预防,要有积极的干预措施,术前向病人介绍详细的手术过程,以及疼痛出现步骤及时间等,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且帮助病人积极渡过焦虑恐惧期,使之“欣然”接受手术。同时在术中、术后要爱护病人,医护人员对于可能出现的迷走神经反射要有预见性的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迷走神经反射要积极、准确的给予治疗。要仔细人微,提前介人,避免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同时有效的制止这类并发症的进展与危害。
参考文献:
[1] 李英肖,汪晓宁,郜利会.预防介入治疗后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护理对策[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2):145~146.
[2] 王素英,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所致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3,l7(6):699~700.
[3] 王娟,心脏介入手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343.
推荐访问: 迷走神经 冠心病 诊疗 浅谈 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