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 心内科住院并发生医院感染的70例患者为感染组, 并与同期住院的未发生感染的3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 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结果 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心功能不完善级别高、单间病房率低、侵入性操作例次较多、责任护士年资高于5年的比例较低、抗菌药物使用例数多等因素均与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有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病房环境差、住院时间长、频繁过量的使用抗菌类药物等因素均与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有关系, 在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应该严格的控制医院感染, 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 以减低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感染原因;预防对策
心血管内科又称心内科, 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律不齐、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绞痛及高血压等疾病均在其范围内[1]。通常患有上述心内科疾病的患者在入院后受到院内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而感染疾病, 进而加重病情, 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必需严格控制引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降低新年内科患者的住院期间的感染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总结了引发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2014年2月在本院心内科共接收了372例住院患者, 其中70例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 将其作为感染组;剩余302例为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 作为对照组。
1. 2 方法 收集302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程、所用抗菌药物、病房情况、侵入性操作例次、病房责任会使的年资及患者住院时间, 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心功能不完善级别高、单间病房率低、侵入性操作例次较多、责任护士年资高于5年的比例较低、抗菌药物使用例数多等因素均与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有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医疗人士普遍关注的医疗问题, 不仅能威胁患者是身心健康, 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增长住院时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在不断加重, 同时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居高不下。近些年, 由于心脏介入技术的应用及开展也极大地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但是相关研究显示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3. 1 心内科医院感染主要因素 本研究显示, 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心功能不完善级别高、单间病房率低、侵入性操作例次较多、责任护士年资高于5年的比例较低、抗菌药物使用例数多等因素均与心内科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有关, 本文分析了上述因素引发医院感染的原因如下:①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在逐渐增加, 患者的机体功能逐渐退化, 进而导致其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 更加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②如果侵入性诊疗设备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会使患者出现交叉感染, 这也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因素;③广谱抗菌药物的过量、频繁使用, 会破坏患者机体内的正常菌群, 从而引发后续的细菌感染。
3. 2 心内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由于医院内存在诸多导致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所以, 本研究在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同时, 提出了防治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应对策:①首先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 强化医院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以及无菌操作意识, 严格依据无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操作, 避免微生物污染患者而造成医院感染, 利用奖惩措施督促医护人员规范医院感染操作流程、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侵入性诊疗操作流程, 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②保持病房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 注意病房通风, 以严格控制住院病房内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姚丽.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4(01):33-34.
[收稿日期:2014-05-04]
推荐访问: 住院 对策 患者 感染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