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党的政治建设:演进、动因、方略

党的政治建设:演进、动因、方略

时间:2022-05-12 09:5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形成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总布局,其中,从强化政治建党入手恢复重提了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演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路线图。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层动因,是政党政治的内在原理使然、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使然、党的政治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使然、进行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使然。党的政治建设的行动方略,涵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正确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打造清正党内政治生态、锻造强大政治能力、持续深化政治入党、始终做到“讲政治”等基本范畴。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政治方向,政治规矩,政治生态,政治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8)02-0051-08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性组织,重视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1 〕50;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1 〕50这就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党的建设的第一位、统领统帅地位,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党的政治建设虽然是党的建设体系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一项根本性建设,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却出现了被淡化、被忽视、被弱化的问题。基于当下党的政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基于十九大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强调强化,如何科学理性、全方位认知把握党的政治建设无疑成为现在党的建设的中心性、源头性问题,也已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笔者拟从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演进、深层动因、行动方略三个维度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初步理论探索。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演进

我们党成立96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体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或显性或隐性地被定位为党的建设体系中的根本性、核心性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建党原则之一就是政治建党,就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确立及推开,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斗争逻辑。其一,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随着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是随着1945年党的七大进一步确立和巩固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领袖地位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其二,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随着反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张国焘分裂主义,是随着1942年延安整风系统彻底批判党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从反对党内错误思想开始,事实上确立了“首先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然后在政治上、组织上建党”的党建理路。自此,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之中正式开始“闪亮登场”。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看待,明确了这一伟大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2 〕602在此我们看到:毛泽东在设计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时,就其目标指向特别侧重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这一目标指向的设定,显然就对应了当时已经成型的党的三项基础性建设领域范畴,即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所以,党的政治建设事实上被作为党的建设之基础性领域范畴纳入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布局体系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1942年延安整風,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提出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由此党的作风建设就顺势充实到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之中。从党的七大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涵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之党建布局体系得以成型,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历时29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开展党内政治运动和党内斗争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总的看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双向度的,也是多维度的。

1.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在保持党的政治定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强化党的领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强大政治功能。主要体现为:

其一,党的政治建设保持党的政治定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在面临着经历长期战乱已经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严峻国家社会发展局面的情势下,我们党靠释放党的政治建设的强大内功内力,首先保证党在赢得全国彻底解放、镇反、土改、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应对糖衣炮弹进攻、稳定市场和物价、促进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等方面站稳了脚跟,保持了党自身的强大政治定力。然后,再以党自身的强大政治定力为定心丸,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其二,党的政治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鉴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饶事件对党的团结统一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党中央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大局之需要出发,加大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力度。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明确提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的命题。在此基础上,1956年9月党的八大进一步提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的命题。自此,“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的理念普及全党、深入人心。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既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范畴,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鲜明主题,更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客体对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对“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的高度推崇和强化,促进了全党空前的团结统一,使得党的政治建设的效力快速释放。

推荐访问: 动因 演进 方略 政治 建设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