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试论网络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试论网络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时间:2022-05-12 10:2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网络信息时代给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网络信息、网络环境的执政背景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历史的考验和现实的机遇,要建立电子政府平台,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尊重现代科技创新,巩固党的执政施政基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

作者简介:李桂红,信阳师范学院马列部讲师,主要从事政治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7-149-02

2008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豍也就是说,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网络环境角度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分析

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具活力、最富吸引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传播媒体。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所具有的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其得到迅猛发展,并形成了一个与信息封闭的传统社会环境迥然不同的网络化环境。

(一)网络信息是党的执政施政的舆论前提

其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也造就了中国庞大的网络群体。通过互联网获得广泛的社群支持,这不仅关系到国际社会的认同,而且影响到国内政治问题的最终解决。其二,网络信息是加强党的领导,制定和维护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参照。坚持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把想法或做法、问题或成绩都摆到“网”面上,最终把群众智慧上升为党的思想路线。其三,网络环境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监督保障,是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工具。对于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者,网络独具“法眼”,是腐败分子的天敌;对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者,网络可能是为其摇旗呐喊的平台,是社会力量支持的基础。

(二)网络环境是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但在网络背景下,并不是所有的党政领导都能认识到网络的运用对党执政能力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现在,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有了利用互联网的主客观条件。问题仅仅在于,如何提高利用互联网的自觉性,如何提高驾驭能力。适应互联网政治,要有新的思维,要创新工作模式。”豎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执政党,就必须尊重科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服务手段。一是要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水平,学会以“网”为媒,开发利用资源,活化管理模式。二是利用网络学习借鉴先进的执政经验,如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教育模式、经济施政纲领或外交政策、国防政策等。三是改进党群关系,树立良好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如在日常工作中利用网络来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扩大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四是促进党建事务规范化、办公程序电子化、党内决策民主化,提高党务活动的科技支持水平,通过电子公文、电子邮件、网上信息发布等电子化手段实现网上办公。

二、网络环境对党的执政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在开放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冲击着现行政治制度文化基础,带来了传统思维与現代思维碰撞后的磨合。当前,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网络环境下,使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是党的价值观、宗旨观受到冲击。网络使不同国家、民族、种族的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一些国家、宗教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大肆宣扬、兜售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冲突与失范。部分党员因长期接触网络,有可能受这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腐蚀而渐渐抛弃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党的优良传统,转而信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二是西方国家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以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西方少数国家始终利用其在信息占有、支配和传播的优势,极力向中国灌输西方的“民主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理念,通过网络不断地给我们特别是青年一代“洗脑”,逐步对我党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软着陆”。这对我党来说是一场长期的严峻的考验。三是国内非法组织利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制造动乱,破坏社会稳定,干预党对具体的社会、经济及政治等事件的决策和进程。一些不明真相的党员也深受影响,附和盲从,影响了党的工作和形象。四是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匿名发布消息,在网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这就有可能导致无政府状态,影响了国家的凝聚力。五是网络“黑客”的侵扰,影响了国家的安全。

(二)网络信息的发展,给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党执政工作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及时高效地了解到全球范围的最新信息,有利于科学、全面地把握和判断国内外形势,制订出合乎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党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列。一是加强与世界各国政党的交流、合作,广泛地汲取全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吸收借鉴其他国家政党的经验教训,改进和加强党建工作。二是真实地了解人们对党的现行方针政策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及时地与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交流。三是改进党的宣传方式,保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满足公众多样的文化信息需求,引领和规范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四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外监督。党员利用其手中的民主权利通过网络参与决策,增加执政工作的透明度。五是推进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的创新发展。通过网上办公、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等活动,执政者说话办事、考虑问题会立足于公众利益,使党的执政工作永远保持活力和创新精神。

三、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路径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一个重要的渠道”。豏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新生事物的特性特点,尊重客观规律,积极主动运用网络信息,加强网络管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进一步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一)建立电子政府平台,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建立一个更有效率、更“直接”的电子政府,把党的宗旨、意图、政治目标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一是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优化政府工作流程。设立办结时限,明确工作职责,实现行政制式化、流程化、规范化;二是继续完善公用信息平台,加快建设高速宽带政务网络系统;三是大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一批政务数据库,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包括机构设置、工作目标与责任部门、审批环节与审批程序、财政预算的实现及项目资金的使用、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等;四是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大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力度。五是加大信息化标准和信息安全工作力度等。制定地方政府信息标准,落实保密制度,建立动态信息窗口,实行专业审查制度,定期挂件对外公布相关内容,做到安全、合理、规范,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达到信息透明、服务便捷和有利监督的目的。

(二)加强网络立法,保障信息安全,实现党要管“网”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大都是采用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存在着先天的安全隐患。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是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国家要认真研究网络立法,结合实际和发展要求,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网络法律制度,填补网络立法空白。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日常工作规范。根据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新情况和实际问题,本着“堵漏、补缺、管用”的原则,抓紧修订、完善信息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有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安全标准和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不按制度办事,是造成工作失误和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四是建立完善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执行制度主要靠自觉,但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检查。要通过制度化的监督检查,强化信息安全工作考核奖惩,确保各项信息安全工作制度落到实处。

(三)加快网络技术开发利用,促进党的执政现代化建设

一是,建设符合科学发展的硬件设施。按照先进性、实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建设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办公设施系统,实现行政行为的“五化”:行政决策与管理网络化;办公自动化;行政资源网络化;行政模式网络化;行政活动与干部培训网络化。二是强化软件平台建设。建立行政网管理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审查审批平台、行政申请申诉平台以及网络安全平台,使行政工作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抓好网络“人才”建设。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党员干部是实现行政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加强干部队伍培训,鼓励各级干部制作课件,建设网页,开展信息化行政管理。四是坚持突出重点,提高行政效率。不断探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模式,以行政管理为中心,使用黨政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面向所有用户,实现党建宣传、信息交流、行政、管理、决策、申报、投诉、立项、登记等系统过程的网络化。

(四)健全网络伦理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

目前解决网络伦理问题的关键在大力开展网德教育,同时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建立网络执法队伍,强化网络管理。另外,在我国计算机和网络课程中除了涉及技术理论外,有必要加入对网络道德的教育,加强网络自律。我们渴望文明、和谐、洁净的网络环境,善意地使用网络技术,必须超越网络技术层面,树立起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如我国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从这些规范看,网络伦理道德的维持需要靠自觉,需要我们每位网民的页面上都有一个把守道德之门的哨兵,时时刻刻监督自己的言行,使其不在隐匿的网络环境下干蝇营狗苟之事,而修正人君子之德。

网络信息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优化执政环境,巩固执政基础,创新执政制度,提高执政实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辩证的方法,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培育先进的网络文化,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注释:

豍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06-21.

豎沈宝祥.领导干部要适应“互联网政治”的发展.学习时报.2007-06-04.

豏吴绮敏,孙承斌.唱响奋进凯歌弘扬民族精神——记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人民日报.2008-06-2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 试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环境 网络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