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我国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的定义、内容之后,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工程质量监管所要面临的问题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结束以后都广泛存在,在设计、施工、竣工结算中无不体现出质量监管的精神。如果这个工作做不好,建筑工程整体都会受到影响。
1 我国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的定义与内容
(一)定义: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是整个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方式。指的是建设行业行政主管机构为使建筑工程达到使用安全与环境质量的标准,按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制度及建筑工程标准的要求,对建筑工程的实施者与有关机构在工作中质量责任的落实情况还有工程实体的实际质量情况实施检查监督。质量监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它是一种以行政执法方式进行的行为。伴随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完善,工程质量的监管体系也正在向良性健康科学完备的方向上靠拢。越来越能为国家建筑行业工作质量提供监管制度上的保障。
(二)内容:建筑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监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把握,多拿出质量高、标准严的建筑工程,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企业信誉,促使企业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而工程质量监管,其内容包括有:工程登记、资料汇总、图纸审核、材料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工程验收管理等方面。当然第一步应该做的还是在于质量监管体系自身的制度构建。工程登记与资料汇总工作,在监管工作里,起到基础性作用,能给所有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与数据上的支持。实际工作上,需要首先要对施工单位所提供的工程质量申报予以登记,还要对相关质量监督站提供的施工图、合同书、地质勘测检验结果报告、设计图纸审查报告等资料进行汇总,若相关资料不能完全提供出来,那监管人员有权力要求停止该工程的施工工作。
2 当前工程质量监管的问题与原因
(一)很多建设单位缺乏基本落实与执行的程序,而报建手续也不是很健全。这对于质量监管是不利的。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建设主体质量意识欠缺,对质量监管不够重视,片面追求工期、效益,忽视了工程建设基本程序。
(二)而在施工单位方面,存在有方案编制不科学,实用性差,施工没有规范记录,难以进行追溯。技术交底工作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执行与验收程序混乱。技术人员与管理者素质不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施工单位自控管理没有落到实处,责任义任分配不清、管理与培训工作做得不到位。
(三)关于工程监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人员配备不够科学,监理规划细则没有针对性,对于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的监理不重视。而一旦发现问题,也不能进行及时的督促整改。其根本原因在于监理单位对利益的片面追求。
(四)一些工程检测单位见证取样制度未能得到严格执行,有些单位同委托方形成暗箱勾结,检测报告弄虚作假,这会给工程质量留下极严重的隐患。总而言之,如果只依靠建设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等分别依靠自身自觉性来提升工程质量,那是远不能达到目的的。政府应当把自身职能充分发挥出来,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来营造良好的质量监管氛围。
3 加强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的实施举措
若放眼工程建设工项的全程,工程质量监管虽然目的一致,可是在各阶段所起到的作用是并不完全相同的。所以在常规的工作期间内,质量监管工作应当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就是说在施工前、施工中、竣工后,要做出不同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安排,以使这项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有效。
(一)施工以前质量监管。此一时段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监管施工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以给后期的施工与监管带来便利,打下良好基础。这一时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整理工程施工需要的各种文件,对提交上来的文件资料进行审核,以避免有违法违规行为出现,保证给工程施工提供各种有效而准确的文件及数据。其二是监管工程的招标工作,在进行监管时要把质量规范同市场监督结合起来,负责审核与评价参与投票企业的行业资质与工作水准,用竞争的办法来保障市场对投标企业的良性选择。其三是要监管施工合同,在施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对合同书的内容要进行仔细分析,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二)施工期间质量监管。这一时期的质量监管工作,实际任务量应当占到全部监管工作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可是实际上很多部门对此都不甚重视。施工期间的质量监管,应以工程的重点部位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外围扩展,而要注意不能留有死角。施工期间的质量监管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之处。其一是抓住重点进行质量监管,工程施工中实际有三个重点需要引起监管工作人员的注意,就是:基础工程、建筑主体,还有施工环境。对这几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就基本可以保障全部工程的质量,通过这种得点部位的质量监管方式,能让质量监管工作变得更为简易有序。在对工程进行重点监管时,应当按照法律规范与行业规范标准实施操作,保证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在具体细化的监管操作中,应当保证现场检查与控制工作各个环节的分项质量,保障现代化的设备与科学技术手段的工作效率。提升所持数据的可靠程度与说服力,继而保障监管工作的权威性,让规范性指标在监管中得到贯彻落实。其二是抓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监管工作,需要明确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在监管时以技术管理为纲,确保所有的施工技术都能符合工程的具体要求,保证工程建设按时顺利进行。在监管现场的工作质量时,更要保证所有的硬件条件都能符合规范标准要求。此外,要严格审查重点项目工程竣工的检测结果,确保资料与实体的准确性,还要对现场所形成的工程质量保障性文件实施审核评价,工程内的重点项目、重点施工部位,要进行实地的勘察测量,尤其要保证关键点的施工质量。与此同时,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在监督管理工程关键点时,应该有统一规范的实施标准,而不能很随意地进行定性评估工作,如果那样做,对监督管理工作的权威性本身是一种伤害。其三是注意先进技术设备的监管工作,在建筑工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了现代技术,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融入进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在这一方面,绝对不能落后于时代。要尽早把这方面的监管纳入到质量监管体系中来。
(三)工程竣工质量监管。工程施工完成之后质量监管,需要保证工程标准同建筑合同上的标准相吻合,如果工程不合格,则不能准予投入使用,这个时段的工作可以最后把握工程质量,避免安全隐患。同时,所谓的工程竣工质量监管,还应当包括监管后续工程的工作,保证其工作达到标准要求,也要避免后续工作给前期工程带来的影响与破坏。
4 总结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要求,也是质量监管的基础性内容。对于在建筑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应该配合工程各方,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提升工程整体质量,促进企业进步与建筑行业全局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海见.完善质量监督机制对策解析[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0,(01)
[2]周松斌.工程施工质量监管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9)
[3]朱孟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09,(07)
[4]王振江.浅谈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4)
推荐访问: 工程质量 监管 措施 建筑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