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98例脊柱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 每组49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循证护理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在泌尿系统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方面都要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常规护理;脊柱骨折;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得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 指的是准确、慎重、明智地应用能够获得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 将护理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相结合, 并综合考虑患者和家属的愿望和价值, 提出问题, 寻找解决办法, 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护理模式[1]。这种护理模式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的缺陷, 能够较好地满足患者及家属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本研究主要分析评价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 以取得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更进一步的支持。现将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 每组49例。常规护理组中男32例, 女17例, 年龄30~82岁, 平均年龄(42.6±3.4)岁;循证护理组男30例, 女19例, 年龄31~76岁, 平均年龄(39.8±2.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选择标准和排除标准 选择标准:①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②患者能够和医护工作者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③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排除标准:①患者身体情况不允许进行手术治疗;②患者皮肤状况差;③患者有麻醉禁忌证。
1. 3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时首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骨折并发症情况, 例如休克、感染、挤压综合征等, 然后观察患者受伤部位的脊髓神经功能, 其次观察患者皮肤的完整性。患者入院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吸氧、输液、激素冲击疗法等, 防止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硬床, 以平卧为主, 严谨翻身扭曲, 根据患者病情在颈肩部垫枕, 对患者维持有效牵引。常规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手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做好胃肠道准备, 协助患者进行适应性训练, 包括气管食管牵拉训练和床上大小便训练, 并做好骨科手术相关的术前准备;手术后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卧位, 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注意保持引流管畅通, 防止出现逆行感染, 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活动。循证护理组给予患者循证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为:①压疮:脊柱骨折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增大了压疮发生的可能性。护理人员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 了解压疮发生的有关因素和影响因素, 例如房间温度、湿度等, 护理人员要协助家属对不能进行自主活动的患者进行定时的翻身锻炼, 每2小时1次, 患者平卧时要使用凉液垫或者棉圈, 定时更换;勤换床单被褥, 保持清洁, 干燥;此外, 要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密切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是否出现红肿以及颜色和温度的变化, 并且叮嘱患者每天进行抬臂收腹功能锻炼, 5~15 min/5次, 注意加强患者的营养, 多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纤维的食物。②深静脉血栓:脊柱骨折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 同时因骨折损伤到了神经系统造成患者运动感觉障碍或者出现瘫痪, 患者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人员首先查找相关资料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 主要是因为静脉血流速度变慢,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以及静脉内膜发生损伤等。首先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每天定时进行伸膝、抬腿、屈膝等运动, 如果患者有运动障碍, 要通知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运动;叮嘱患者要多食纤维素和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注意保暖, 可穿弹力袜, 尽量减少药物的使用。此外, 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患者可以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可每天进行皮下注射分子肝素钠4000 IU/次, 但是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要慎用。③泌尿系统感染:脊柱骨折患者因为要长时间留置导尿管, 尿液沉淀会造成患者感染。护理人员要告诫患者多饮水, 密切监测患者尿液的pH值, 每日对患者进行会阴部护理, 注意将导尿管的引流袋放置在下腹部, 防止因为尿液的反流发生感染, 导尿管要定时进行更换, 膀胱要进行冲洗, 以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
1. 4 评价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通过下肢血管彩超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否发生。
1. 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记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结果见表1。
3 讨论
脊柱骨折会给患者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截瘫甚至死亡, 给整个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 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一直以来都受到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循证护理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 指的是准确、慎重、明智地应用能够获得的可信的且有机制的科学研究结果, 将护理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相结合, 并综合考虑患者和家属的愿望和价值, 提出问题, 寻找解决办法, 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护理模式[2]。这种护理模式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的缺陷, 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家属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循证护理模式已经在糖尿病患者以及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但是循证护理模式在类似于脊柱骨折这一类型疾病中的应用还比较少,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评价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患者接受护理后在泌尿系统感染、压疮、DVT发生率方面都要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3]:①循证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②循证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③循证护理满足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并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④循证护理促使护理工作更加专业和科学;⑤循证护理要求护理思维的科学和严谨性。循证护理将患者的需求、科研结果和临床经验等结合起来, 使得护理活动有依据可循。脊柱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 这就增加了患者出现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 而循证护理则能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证明了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4]。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脊柱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荣静.循证护理用于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9):999.
[2]袁浩斌.糖尿病足患者的循证护理实践.护理学杂志, 2012, 27(19):14-16.
[3]李晓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19):14-15.
[4]王燕薇, 樊月连, 王怡君, 等.脊柱骨折患者的循证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4):21-22.
[收稿日期:2014-08-18
推荐访问: 护理 脊柱 骨折 患者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