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全民医保的不断推进,医保及新农合的经管部门出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基金管理办法,医院应收医疗款的回收难度增大,影响应收医疗款回收的因素增多,医院对医保及新农合基金管理的难度增大。因此,合理控制统筹费用、规范应收医疗款科目设置及账务管理,加强医保及新农合病人的管理、增进与医保新农合经管总部的沟通,加强基本医疗保及新农合应收医疗款的管理,避免医疗财务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应收医疗款;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费用预付制;付费总额控制
一、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医疗应收款对医院运转的影响
随着全民医保的推进,新农合医疗的全面铺开,付费总额政策的推行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类医保及新农合“严管年”对医院的检查监督活动的开展,加之医保及新农合经管部门对医院预扣数额较大的质保金,使医保基金及新农合基金挤占医院的资金越来越多。医保及新农合费用结算不及时,有的医保基金结算周期长达半年甚至若干年之久,这严重妨碍了医院的资金正常周转,导致医院现金流量的严重缺乏,医院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必需向银行贷款,且贷款所占医院资金来源比例逐年增大,这样严重阻碍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二、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医疗应收款形成原因
1.基本医疗保险按人员类别分为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离休及二乙医疗保险。凡参保的职工、居民、离休及二乙伤残人员到医院就诊,其医疗费用除个人支付部分外,剩余部分由医院垫付,形成医院的应收医疗款。这部分医疗费用由统筹支付款、个人(家庭)账户支付款、医疗互助金支付款、公务员补助支付款、伤残军人专项补助款等组成。年底,医院与社会保险事业局进行剩余部分医疗款的结算。
2.新农合按各城区进行分类,各城区根据主管部分的要求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制定所属管辖地区的政策,各城区参合农民就诊产生的医疗应收款。此外,新农合的特殊政策——“新农合两病儿童”实行限额包干支付,即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进行重大疾病补偿实行按病种付费,超出限额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限额部分的医疗费用和超额部分的医疗费用就形成了医院向新农合部门及民政部门进行结算的医疗应收款。
3.部分参保或参合病人由于生活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医药费用而逃费产生欠费,或者有个别病人以种种借口,制造医患纠纷,逃避医疗费用,这些被病人拖欠及逃避的费用形成了医院的应收医疗款。
4.垫付门诊慢性病补助形成的医疗应收款 。经批准享受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待遇的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符合门诊特殊慢性病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负担一定比例的费用,这部分费用由医院垫付,形成医疗应收款。
5.垫付生育医疗款形成的医疗应收款。怀孕生育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参保者其生育医疗费用一般实行限额支付,统筹基金按限额支付,该部分款项先由医院垫付,形成了由医院与社会保险事业局进行结算的医疗应收款。
三、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应收医疗款管理存在问题
1.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采取付费总额控制方式进行用结算,因费用超标而导致医疗应收款的损失。
医保及新农合经管部门为强化基金预算管理,改进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保障参保、参合人员基本医疗需求,确保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和医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纷纷采取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实行付费总额控制办法。经管部门在年初或上半年确定各定点医院的基金年度支出预算总额指标,从各定点医疗机构年度总额控制指标中预留一个月度的金额作为保证金,根据年度考核结果返还或扣减。经管部门按照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比例等原则,依据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年度考核结果进行年终清算。医院往往会出现各类原因,如重大政策调整、影响范围较大的突发事件、市场价格大幅变动、医院规模扩大、新医疗技术的应用、修路、内部大修停止部分医疗服务、被暂停或终止服务协议等原因,这使得付费总额控制较难把控。
2.基本医疗保险对住院费用采取月度人次均动态定额付费方式结算,扣除10%统筹支付作这服务质量保证金,当人次均费用高于同级医院水平时,导致10%的保证金款不能收回。
3.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管理经办部门开展的日常、专项及年终各项检查,查出的违规问题影响医疗应收款的收回。
4.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病人欠费,长时间不结账,形成医疗应收款。医院有时无法联系到病人,导致无法收回医疗应收款。
5.部分医疗机构对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医疗应收款的账务处理是采取在月底按报表数据直接挂账,而不按收据金额作账,当报表数据与收据不相符时,导致应收医疗款数据不准确。例如: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报表的数据是由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有时数据需要进行调整,而数据调整操作仅由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经管机构进行,当报表与收据金额不相符时,仅以报表数据挂账是不准确的。
四、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医疗应收医疗款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1.加强医院付费总额控制。付费总额控制是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医疗经管部门为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改进医疗费用结算方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保障参保及参合人员基本医疗需求,确保统筹基金收支平衡的一项费用控制措施。因为超预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基金合理分担,所以医院必须明确医院各类医保及新农合上一年度统筹支付数额,以此为基础对本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医疗经管部门确定医院付费总额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及时与经管部门提出,以获得工作上的支持,调整指标,将最后确定的付费总额指标细化分解到医院各科室,每月测算实际已用指标进度;若超标,则查找原因,提醒及警示超标科室,督促其控制费用,避免费用超标而导致医院承担超标费用的风险。
2.加强医院住院人次均费用控制。医院应当高度重视医保及新农合医疗费用稽核工作,严格控制医院各科室住院人次均费用增长幅度,定期会同财务、医务、感控、质控部门对患者医疗及费用情况进行核查,及时指出存在问题,要求科室严格执行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大型设备检查及高值医用材料使用内部审批制度,严格执行自费药品及项目审批制度,杜绝不合理治疗、用药、检查,促使住院人次均费用合理增长,符合管理要求,这样既避免因住院人次均费用超标而被扣款的风险,又维护了参保者及参合者利益。
3.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政策及医疗服务协议的培训。医院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与培训,让医保及新农合政策深入人心,预防医务人员违规违法行为发生,保证合理治疗、用药、检查,从而减少违规处罚,减少医患纠纷。
4.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病人的管理,预防欠费的发生。医院应当掌握病人所属的医保类别及其对应的报销比例,及时掌握病人医保卡、新农合就诊卡情况,判断该卡是否正常参保,若已停保,或拖缴保费,卡不能使用,则按自费病人管理,医院应及时追踪参保或参合病人所交押金情况,对欠缴押金进行及时提醒及催交,预防欠费的发生。
5.加强财务管理,保证医疗应收款账务处理的准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医院应当结合自身特点设置医疗应收款明细账,在医疗应收款科目下按款项的来源设置二级科目,例如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应收款、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应收款、新农合医疗应收款等,再按款项的性质设置三级科目,例如统筹支付款、个人(家庭)账户支付款、医疗互助金支付款、公务员补助支付款、伤残军人专项补助款等。医院通过对科目进行细化管理,提高应收款项的核对准确性。因为医保及新农合系统数据可由经管部门调试及更改,所以建议对于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医疗应收款,不能仅凭系统生成的报表进行挂账,而应对收费员上交的原始票据进行统计核对无误后再行挂账,以确保医疗应收款账务处理的准确性,保证账实相符,避免收费漏洞。
6.积极与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经管部门沟通,从政策及经济上取得支持和帮助。医院应当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经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在适当的时候争取总额指标调增及资金预付款。例如在执行总额付费控制时,医院总额付费指标因大批药品及材料的物价上涨、医院开展新技术、医院规模扩大等特殊因素造成,则应该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并提交相关的书面说明材料,争取经管部门调整总额付费指标,避免因超标而被扣款的风险。医院在资金周转方面可以尝试积极取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经管部门对医疗费用采取统筹费用预付制,即经管部门以前一年支付医院的统筹费用为基础,测算出当年统筹支付费用,每月预付一定比例的费用给医院,年底再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清算,进而减轻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沈群英.医院应收医疗款的管理问题研究.投资理财,2014 (09)
[2]曾军.医院应收医疗款的成因及对策.工作研究,2009(06)
[3]丁雪华.浅谈医疗应收医疗款的管理.现代经济信息,2013(07)
推荐访问: 应收 基本医疗保险 医疗 新农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