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和概括。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实例,如表1所示,通过实例引入可以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通过情景引入和设置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7]。
2.2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实验课教学改革
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传统实验课时安排较少,且实验内容主要是以验证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主,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设计性实验较少。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实验课教学,需要增加实验课时,并且实验内容以设计性实验为主,具体如下:
(1)验证性实验设置12学时。此类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安排在相应的理论课程之后,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此外,此类实验也是设计性实验的基础。
(2)设计性实验设置24学时。此类实验要求3~4人合作完成,安排在学期中,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实验进行补充和完善。待完成理论课学习后,通过答辩的形式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考查。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型操作系统,让自己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3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考核机制
传统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主要依靠期末考试,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考核方案如表2所示,将课堂讨论和实验课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将课堂讨论表现纳入考核,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实验课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后者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思维。设计性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每个人实验完成情况评定成绩。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考核注重学习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 课程改革实践效果
笔者对计算数学专业11级和12级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级出勤率、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考试情况比较如表3所示。实践表明,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3 结语
本文在分析计算思维和操作系统课程契合点的基础上,将计算思维引入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实践表明,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JEANNETTE M W.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2006, 49(3):33-35.
[2] 周以真. 计算思维[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11):33-35.
[3] 何明昕. 关注点分离在计算思维和软件工程中的方法论意义[J]. 计算机科学,2009,36(4):60-63.
[4] 常亮,徐周波,古天龙,等. 离散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1(14):90-94.
[5] 艾明晶,李莹. 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4(5):5-9
[6] 钟红艳,王晓丹,王艺菲. 数据结构课程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4(10):1-4.
[7] 邓辉文, 熊海灵. 计算机问题求解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14(1):18-19,32.
[8] 许宏丽,王移芝.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4(5):14-18.
(责任编辑:陈福时)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探讨 思维 操作系统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