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索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分析我院2005到2012年3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治疗资料。I型2例(6.7%),Ⅱ型3例(10.0%),Ⅲ型5(16.7%),Ⅳ型9例(30.0%),Ⅴ型11例(36.7%),联合左半肝切除16例,右半肝切除8例,尾状叶切除4例,右三叶切除2例。22例病例根治性切除手术,占73.3%,8例病例姑息性切除,占26.7%。结果切除手术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8.5月,发生并发症4例,死亡1例,随访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45.4%和22.7%,姑息性切除1、3、5年生存率为50.0%、25.0%、12.5%。结论采用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率有明显的提高,并发症有所下降,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关键词】肝叶切除;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疗效
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把肝内胆管癌也归入胆管癌的范畴,肝内胆管癌是位于二级胆管以上的肝内小胆管癌。近十年来胆管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个别高发地区十年来胆管癌发病率甚至已经翻番。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胆管癌最重要的方法。本文研究对3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联合肝叶切除治疗,结果切除手术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8.5月,发生并发症4例,死亡1例,随访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45.4%和22.7%,姑息性切除1、3、5年生存率为50.0%、25.0%、12.5%。现将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3讨论
胆管癌,根据部位可分为肝内和肝外胆管癌,胆管癌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肝内胆管癌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一样,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有腹部不适、乏力、恶心、黄疸,其他如发热等。就诊时多为晚期,可出现腹痛、体重下降、腹部包块,黄疸较少见;肝外胆管癌90%-98%的患者可出现黄疸,大多数是逐渐加深的持续的无痛性黄疸,大便灰白,尿色深黄。胆总管结石常伴有胆管炎的特有三联症(黄疸、腹痛、高热),而肝外胆管癌黄疸往往不伴腹痛,故称之为无痛性黄疸;伴瘙痒和体重减轻(51%)。有时伴发热(20%)、腹部包块(10%)。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消瘦、体重减轻;中段、下段胆管癌患者表现为胆囊肿大,临床上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但Murphy"s征可能阴性,而肝门部胆管癌尽管皮肤深度黄染,但胆囊不可触及;肝大肋缘下可触及肝脏,黄疸时间较长患者因肝脏损害、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腹水,甚或双下肢水肿。肿瘤侵犯或压迫门静脉,可造成门静脉高压致消化道出血;晚期患者可能并发肝肾综合征,出现尿少、无尿。
胆管癌手术治疗是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胆管癌的治疗原则是可切除病例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以巩固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于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例,应施行胆道引流手术,以解除胆道梗阻,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脏功能,减少合并症,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胆管癌手术复杂多样,难度高,是腹部外科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胆管癌发生的部位。李艳兵[1]、肖梅[2]、邹奇[3]和刘秀峰[4]等研究发现对脂肪肝患者使用中药配伍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切除手术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8.5月,发生并发症4例,死亡1例,随访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45.4%和22.7%,姑息性切除1、3、5年生存率为50.0%、25.0%、12.5%。由此可见,采用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率有明显提高,并发症有所下降,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具有进一定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艳兵,朱红霞,满泉,等.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J].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2):835-836.
[2]肖梅,周宁新,黄志强,等.联合肝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附74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43-44.
[3]邹奇.32例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联合肝叶切除治疗的临床探讨[J].临床医学,2009,8(5):64-65.
[4]刘秀峰,党学义,贾凯,等.肝门部胆管联合肝叶切除16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7,19(8):561-562.
推荐访问: 切除 疗效 治疗 联合 胆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