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肠内肠外营养;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5-0628-02中图分类号:R 656.047 文献标识码:B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复杂,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居腹部手术之首。术后患者往往合并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胃肠及肝功能障碍。由于手术改变了正常胃肠、胆胰的解剖结构,其营养方式选择较其他危重病人更加困难。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均给予营养治疗,现将其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6~80岁,平均57.25±13.72岁。壶腹部癌8例,胰头癌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胰腺囊腺瘤1例,胃窦癌侵犯胰包膜及十二指肠1例,慢性胰腺炎并炎性假瘤2例,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1例。术后采用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14例,单独肠外营养(TPN)10例。
2.置管方法及材料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过程中,将鼻肠管置入胃-空肠吻合空肠输出袢20 cm以下,避过吻合口。目前使用的喂养管主要以聚氨酸或硅胶为材料制成,由于质软且口径小,患者感觉舒适,且不透X线,便于观察其位置。
3.膳食的选择 肠内营养制剂有要素膳、非要素膳组建制剂和特殊应用制剂。要素膳如爱伦多、能全力、百普素等;非要素膳如匀浆膳等。早期可采用要素饮食,因其营养全面,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后期胃肠功能恢复以后,可采用匀浆制剂。也可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选择组建制剂(蛋白质组建、糖类组建、脂肪组建、维生素组建和矿物质组建)。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术前宣教中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肠内外营养的意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说明置胃肠营养管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是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过程中有腹泻发生的可能,需要1~2天的适
应,以防患者因不适拒绝接受。
2.肠外营养支持(PN) 患者肠功能恢复前经中心静脉营养支持护理,术后即开始中心静脉营养支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每天换药1次,如有潮湿应立即更换,液体输注完后用肝素封管,防止空气栓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输注时将营养液在12~18 h内输注,可增加患者的活动范围,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休息。与医生配合计算热量、蛋白质和液体需要量,注意输注时间、速度,密切观测血糖及水、电解质,观察有无代谢并发症如低血糖、高血糖、脱水或水过多发生,并及时处理。
3.肠内营养支持(EN)
①EN液配制的护理要点:EN液配制应注意保证营养素的平衡,肠内营养的膳食是以氨基酸混合物或蛋白质水解物为氮源,混以矿物质、维生素及少量提供必需脂肪酸的脂肪为主要成分,其主要食物有米糊、牛奶、鸡蛋、豆浆、畜禽类、鱼类、水果蔬菜汁、植物油等。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整渗透浓度(400~600 mmol/L)和酸碱度(pH4~7),保证膳食纤维含量。热量分配:蛋白质占10%~15%,碳水化合物占65%~75%,其余由脂肪供能,但比例不宜超过30%,在进行EN液配制时,应严格消毒防止营养液污染。
②EN液输注时的护理要点:在喂养前必须确认管端的位置,可拍X片证实,保证管道在胃内并通畅。为防止误吸,喂养时床头抬高30~40度。应注明肠内营养液名称、体积、能量密度、速度,预计输注完毕时间。如室温较低时,要将营养液适当加温,并可在喂养管末端加温,以30~40℃为宜。依照缓慢、匀速、逐渐加速的原则,以40 ml/h速度开始,以后逐日增加20 ml/h,最大速度可达100~150 ml/h,输注器每日更换,喂养完毕需用温开水冲喂养管,并定时进行冲洗以避免喂养管堵塞或滋长细菌造成腹泻。
护理体会
虽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式不断改变、操作技术提高,但迄今仍有较多并发症和较高病死率[1]。这与病变、相邻脏器关系及手术操作步骤复杂、麻醉和手术时间长、切除范围广泛、吻合多、失血量大等有关,术后营养和免疫状况进一步降低,导致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增加、胃肠排空延缓等严重并发症增加和肿瘤复发提早。
术后尽早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是临床外科十分关注的问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能否及时得到合理营养支持,是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的关键。本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全胃肠道外营养,48小时后开始肠内营养,共行肠内营养7~9天。近年来,肠内营养的优点已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肠内营养具有促进肠蠕动,增加门静脉系统血流,改进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等优点[2]。Nachlas等[3]认为,胃肠道术后短期功能障碍主要局限于胃、结肠麻痹,而小肠功能术后多保持正常,这给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另有研究表明[4],肠内营养对胰腺的刺激程度由营养素进入肠道的部位决定,肠内营养由空肠处引起的刺激作用可忽略不计,不影响胰肠吻合口的愈合。从临床实践来看,病人一般能接受500~1500 ml的营养液,虽然从生理上不能完全满足身体的需要,但是有效地改善了营养状况,更重要的是肠内营养可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细胞连接和绒毛高度,维持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有助于肠道细胞分泌IgA,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5];增加内脏血容量,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肠内营养可激活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肠道激素等合成和释放,保持肠道及机体免疫功能正常。
与传统的空肠造瘘相比,术中置鼻肠管操作简单,术后不需要造瘘口的清洁换药,拔除后无肠瘘的危险,并且不排斥经口进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病人应用鼻肠管营养治疗,除了术中医生的正确放置,术后精心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具有简单、实用、经济等优点,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术后营养状况,所以术后有一个良好方法加强营养更显必要。我们应用术中置鼻肠营养管的办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组术后48 h即开始采用肠内营养(EN)支持,并结合肠外营养支持(PN)治疗,应用5 d即达正氮平衡,患者营养均得到明显改善,促进患者康复。因此,施行手术前后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和开展营养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措施,为下一步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笔者认为,术后立即TPN治疗,并在肠道有功能的情况下,在肠外营养治疗同时采用肠内营养以保护肠屏障功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代谢,营养支持的效果较好。因此,加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 宁.专家座谈会: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8):458.
[2]黎介寿.营养支持应用于胃肠外科的经验[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5(3):172-173.
[3]Nachlas MM,Youn MT,Roda CP.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5 studies as a quide topostoperative management[J].Ann Surg,1972,175:510-522.
[4]Mcclave.Comparison of the safety of early vs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mild acute pancreatitis[J].JPEN,1999,21:14.
[5]刘希华,张宝林.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6,3:27-29.
(收稿日期:2008-06-09 修回日期:2008-08-26)
(编辑:潘明志)
推荐访问: 切除 术后 护理 营养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