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合三维适形外照射放射治疗Ⅲ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和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方法:65例Ⅲ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使用直线加速器6MV的x射线进行纵隔区及原发病灶的三维适形外照射放疗,200cGy·次-1,1次·d-1,5次·周-1,总剂量4000cGy;原发病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追加剂量放疗,200cGy·次-1,1次·d-1,共10次,总剂量2000cGy。放疗开始当天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注射,1次·d-1,共6周。B组:33例,放射治疗方法同A组,放疗当天开始生理盐水250ml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2g、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1次·d-1,共6周。观察两组术后肿瘤近期疗效、生存率(术后3、6、12、18个月生存率)、免疫功能、放疗后生存质量和毒副反应。结果:A组有效(CR+PR)率为71.9%,B组为45.5%(P<0.05),两组CR率分别为46.7%、24.2%(p<0.05)。A组3、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88%、90.63%、71.90%、34.40%,平均生存期为(16.2±3.1)个月;B组患者术后3、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94%、72.73%、60.60%、27.30%,平均生存期为(13±2.3)个月;两组比较12、18个月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B组,免疫功能、放疗后生存质量A组明显好于B组,A组毒副反应明显较B组减轻。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合三维适形外照射放射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放射治疗的毒副反应。
[关键词]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三维适形外照射放射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中图分类号]R734.2;R815;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62(2010)06-0580-05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放射治疗在近年内发展很快,2/3的患者适合首选放射治疗。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85%,在这一部分病人中,70岁以上的占30%~40%。老年人生理功能减弱,免疫机制降低,对比年轻人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更易受伤害。随着NSCLC放射治疗的进行,各种因放射治疗而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亦随之有所升高。如何提高NSCLC放射治疗的肿瘤控制率,并最大可能地降低放射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是肿瘤临床医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盐酸川芎嗪和丹参素,一直以来单一成分的研究报道较多。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心肌损伤、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是Ⅲ期NSCLC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本研究对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结合三维适形外照射放射治疗Ⅲ期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分析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选自济南军区总医院放疗科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的住院病人,共65例,按1997年国际肺癌临床TNM分期,按入组条件收治。用数字表法随机将病人分成A、B两组。A组32例,年龄60~74岁,平均66岁,其中鳞癌20例,腺癌10例,鳞腺混合癌2例。B组33例,年龄61~78岁,平均67岁,鳞癌20例,腺癌1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对两组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TNM分期、KPS评分及入组前的症状、体征等分别采用x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组间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B两组的组间均衡性较好。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设备
瑞典Elekta公司pereise型医用直线加速器,使用6MV的x射线进行纵隔区的外照射放疗及原发病灶的三维适形外照射。
1.2.2 治疗用药物
A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贵州壹佰制药生产)为复方制剂100ml,其组分为丹参相当于丹参素20mg、盐酸川芎嗪100mg、葡萄糖5.0g、甘油1.0ml。B组:生理盐水250ml、维生素C注射液2g、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
1.2.3 治疗方法
A组:直线加速器6MV的x射线,进行纵隔区及原发病灶的三维适形外照射放疗。GTV为影像学上可见的肿瘤及转移的淋巴结体积,CTV为GTV的范围外扩3mm,PTV则根据摆位的误差、呼吸运动等在CTV的基础上外放5mm。剂量分割方式为200cGy·次-1,1次·d-1,5次·周-1,总剂量4000cGy。二次修改放疗计划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追加剂量放疗,200cGy·次-1,1次·d-1,共10次,总剂量2000cGy。放疗开始当天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注射,1次·d-1,共6周。B组:放射治疗方法同A组,放疗当天开始生理盐水250ml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2g、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1次·d-1,共6周。
1.3 肿瘤放疗后观察指标
1.3.1 肿瘤疗效评价
1.3.1.1 两组肿瘤近期疗效评价按WHO制订的统一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进展(PD),有效为CR+PR。疗效评定标准按制定的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CR:肿瘤完全消失并持续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PR:肿瘤两径乘积减少50%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NC:肿瘤两径乘积减少50%以下或增大25%以下持续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PD:肿瘤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新病灶出现。
1.3.1.2 两组生存率比较分别统计肿瘤治疗后3、6、12、18个月的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
1.3.1.3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对机体免疫力的副作用按放疗各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亚群比较标准进行。采用EPICX-XL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生产)进行检测计算CD+3、CD+4、CD+8的百分率及CD+4与CD+8比值,检测试剂与质控物原装进口,标本与质控物同时检测。
1.3.1.4 两组中医肺癌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生存质量
评价按Kamofsky评分标准,与治疗前评分比较,评分提高为改善。两组病人根据Kamofsky积分法进行质量评定最后分别予以计分。显效:治疗前后计分提高20分者。有效:治疗前后计分提高10分者。无效:减少等于或大于10分者。稳定:增加或减少小于10分或无变化。
1.3.2 NSCLC放疗急性毒副反应评价
根据国际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ation therapyoncology group RTOG)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cancer EORTC)制定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肌损伤和血液学放射性损伤等放疗急性毒副反应标准,用于放疗1~90d的急性放射治疗反应的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瘤疗效
2.1.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2.1.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比较见表3。
2.1.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见表4。
2.1.4 两组肺癌综合治疗前后中医生存质量评价见表5。
2.2 NSCLC放疗急性毒副反应见表6、7。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Ⅲ期NSCLC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对局部肿瘤病灶和纵隔淋巴结肿瘤转移灶控制疗效明显。但长期以来放疗导致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肌损伤、脊髓功能抑制、免疫功能下降等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组分为丹参、盐酸川芎嗪等,其中丹参性苦微寒,养血活血,通行血脉;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
本研究中A、B两组患者治疗后放疗急性毒性反应骨髓抑制毒性比较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各项数值A组均好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心肌损伤,以1、2级为主,1级放疗的急性反应A组明显好于B组。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比较A组远期疗效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A、B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B两组中医综合疗效标准评定具有显著性差异。
分析以上结果,原因主要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放射治疗中发挥作用。刘琳等研究报道中药活血化瘀药物对肿瘤放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速,破坏肿瘤组织周围和内部纤维蛋白的聚集,增加瘤床和瘤体的血流量,提高氧分压,从而提高瘤体的氧效应,改善乏氧细胞放射敏感性。(2)降低肿瘤细胞的氧耗量,增加乏氧细胞氧分压以改善肿瘤细胞的乏氧状态。(3)增强对肿瘤细胞DNA的辐射损伤作用及抑制受损DNA修复作用。(4)处于不同增殖周期位置的癌细胞,其放射敏感性有明显的区别,而某些中药放疗增敏剂如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可使癌细胞阻断于对射线比较敏感的增殖期,如G2、M期。老年肺癌患者由于年龄较高的原因,生理功能减退,体质欠佳,多同时合并心、肺等脏器的器质性及功能性疾病。放疗过程中配合中医药治疗能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减轻放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完成治疗的信心。
综上所述,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在老年NSCLC放射治疗中应用可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损伤,减轻放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起到放疗增效与减毒作用。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23-642.
[2]邓心婷,林丽珠,生存质量评价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3):225-228.
[3]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90-4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6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6-19.
[5]PEREZ C A,PAJAK T F,RUBIN P,et a1.Long-term obserrations of the patterns of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uesectablenon-oat 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 treated with definitive radiation therapy.Report by the Radiation Therapy Ontology Groupa(973-01)[J],Cancer,1987,59:1874-1881.
[6]郑国灿,李智英,丹参酮I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J],现代医学,2004,32(5):296-298.
[7]刘琳,王锦鸿,中药对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概况[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1):63-64.
[8]FAN J,TEN G J,HE S C,et al.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Gastroenterol,1998,4:33-37.
[9]SPRAGG R G.Acute lung injury in 2003[J],Act PharmacolSin,2003,24(12):1288-1291.
[10]FAN J,KAPUS A,LI Y H,et al.Priming for enhancedalveolar fibrin deposition after hemowhagic shock:role oftumor necrosis factor[J],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2000,22(5):412-421.
[11]SHEU J R,KAN Y C,HUNG W C,et al,The antiplateletactivity otetramethy-lpyrazine is mediated through activationof NO synthase[J],Life sci,2000,67(8):937-947.
[12]SUN Y.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omprehensive therapy of neoplasm[J],Zhongguo ZhongxiyJieheZaZhi,1997,17(6)323-324.
[13]陈径,杨莉,金蕊,等,川芎嗪对哮喘大鼠NF-KB表达及气道炎症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5,33(6):351-353.
推荐访问: 注射液 肺癌 葡萄糖 疗效 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