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谈素描对园林专业学生思维空间和造型能力的拓展

浅谈素描对园林专业学生思维空间和造型能力的拓展

时间:2022-05-14 12:20:1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通过对园林专业培养目标中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的要求的分析和对素描教学在园林专业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强调,提出了适用于园林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认为艺术构想和艺术想象是园林设计中的核心,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

[关键词] 素描,思维空间,造型能力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内园林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各大高校相继开办园林专业。“园林美术”课程做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造型设计能力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各高校园林专业得到重视。但它与美术学院的美术课程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园林美术”这一课程至今没有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也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各高校制定相关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也各不相同。而任课教师大多来自于专业美术院校的毕业生,对“园林”不够熟悉,教学过程不能突出园林专业对美学的特殊要求,而惯性地执行艺术类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

从园林专业学生现状来看,除部分本科院校园林专业招生中要求具有一定美术基础外,大多数院校园林专业学生入校前美术基础差,有的甚至从未接受过绘画训练。从课程体系看,大多数院校园林专业安排的园林美术教学课时少(一般为素描56学时、色彩56学时),远不能满足专业对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培养的要求。从教学过程看,多数任课教师为教美术而教美术,不能通过美术课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与设计能力,不能完成专业基础课所承担的素质教育任务。

素描它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发展到今天,自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中国,素描作为一种舶来文化,其发展还不到百年,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几十年时间几乎所有院校都是在前苏联素描体系下进行训练的,这种素描教学模式会带来一定的弊端,即“世界艺术大同化”[1]。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有统一的标准,允许推广和重复,而艺术则不然[2]。艺术贵在独创,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所在[3]。目前,有些院校已经对素描课作了部分改革和调整,素描风格与形式正在逐渐走向多元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准确再现对象”、“三大面五调子”、“老师摆模特,学生照着画”等问题;其次铅笔、碳笔、白纸仍旧是素描的主要表现工具和材料;最后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老套的素描教学模式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望,以至于引起广泛的“审美疲劳”。许多学生上课只是为了交作业而草草应对,缺乏主动性和绘画热情,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认识水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怎样才能通过园林美术课的素描教学模块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独特的造型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园林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提高园林美术基础教学质量,达到美术教学为专业设计服务的目的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下从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造型构图能力培养方面所做的尝试,力求使园林美术课程更好地承担起“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造型能力”的任务。

2 园林专业对学生思维空间和造型能力的要求

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面较广,它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4]。园林设计与园林工程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园林艺术属于实用美术范畴,是以绘画艺术为基础的,处于园林环境规划设计和绘画艺术两者之间,在园林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园林美术课作为园林专业中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在园林专业开设的《园林美术》课含素描、色彩与构成三大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构图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为园林设计打下夯实的美术基础。而素描是造型构图与艺术设计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因此素描绘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素描训练,提高学生对透视规律、形体比例、结构及构图法则等全面把握能力以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以下就园林专业素描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3 园林专业素描课程教学初探

自20世纪初,我国将西方的素描教学引入学校的教育,写实风格的素描教学模式从那时开始被沿用至今。但是,长期单纯技法的传授却使素描教学陷入了“重技巧,轻理论”的狭窄空间[5],静物、石膏体、模特成为基础课教师授课的套路,逐渐形成的惰性教学,使基础课教师不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和启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风格充斥着素描教学领域[6],为素描而素描的教学理念造成了园林艺术创作与基本功相互脱节。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进行素描训练时不陷于对自然物象简单、机械的模仿,被动、消极的抄摹,以及怎么把纯艺术的素描和专业设计素描很好的结合起来,是园林专业素描课程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在进行素描课教学时也作了一些教学内容的理论探讨和教学方法的尝试。

3.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

曾经被普遍视为单色画和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它的定义是相对于“彩描”而言的。在今天,画种的界定已不再重要,而最为重要的是艺术家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纵观西方艺术史,我们会发现“素描”最初是作为草图出现的[7],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留下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后人把这种草稿草图作为基础课来训练。现代的素描已上升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新型的艺术形式,所以当传统的素描技法和观念不能满足我们专业教学需求的时候,我们理应更新教学理念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

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向:园林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和园林养护。三个方向都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园林美术功底,不仅要求具有创新的设计思维,还应具备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园林美术课程承担了这一任务。

就园林美术课程的设计素描教学而言,在指导思想上应力求突出其专业性和创造性。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园林设计专业的特点,把园林专业素描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子模块:基础素描、钢笔速写、手绘表现技法。基础素描与钢笔速写子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及扎实的造型表现能力;手绘表现技法子模块培养学生的动手及表现能力。

3.1.1情感体验法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在常规的素描作业练习中,通常是用线条塑造形体,对于线条的训练是很重要的,但又是很枯燥无味的。反复无味的线条练习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也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研究中设计的实验之一是:让学生带着表现喜悦、悲伤、愤怒、孤独等不同的情绪来做线条练习,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使用各种各样的直线、曲线、弧线,快速的线条、缓慢的线条、轻的、重的、平滑的、粗糙的、虚的、实的线条以表达其情感。不同情绪通过线条的视觉语言真实地浮现在纸上:为表现愤怒,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很黑、很重而且有些参差不齐的线条;而表现喜悦时所使用的线条却很轻,有点弧度,而且带着向上的趋势;在表现宁静和平和时,线条一般都是平行或轻微卷曲的。在该实验中,同学们掌握了线条所暗示的丰富语言,以及人类感情的共性特征。通过学生积极地思考每一种线条的含义,情绪饱满地组织着画面,打开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素描不再是简单的描摹,不再使思维陷入懒惰的状态。

3.1.2尝试新型绘画工具: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素描工具仅局限于使用铅笔、碳笔作画,而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绘画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这恰好为我们革新素描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本研究中设计的另一个实验是:大胆尝试让学生使用了钢笔、圆珠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不同的工具,按照素描原理进行绘画。结果表明:使用铅笔以外的工具进行素描绘画,画面充满了很强的装饰效果,尤其是结合前面进行的情绪素描训练,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学生们通过这种尝试也熟悉了各种绘画工具的表现效果,丰富了表现技法,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3.2 打破常规的构图训练,拓展造型能力

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是摆好实物写生,这就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本研究中采用摆放石膏几何体或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重新移位和组合,灵活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主动处理形体和个性化表现形体,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头脑;要求学生在作画过程中要屏气凝神,洞察所绘对象的内心世界,把自己与对象融为一体,为情而造画。教师作为第一实践者,现场示范,突出自己的创造性,以得到学生的认可或采纳。

在进行静物写生时,有些学生把物体分解拆散,分别放大或缩小,再进行组合,从而给人一种新的视觉观赏画面。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造型创新能力和新颖的观念。在素描训练时注重对学生的观念培养,进行打破常规的造型构图训练,不再要求以写实为主,而要求学生从观念入手感觉客观物象。由于不同的立意和设定的观念不同,每一个学生将会产生不同的观察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自然物象;由于观念的不同,客观物象在每一位学生的眼中也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同样一组静物,不同的学生所完成的素描作业也是各不相同的。

通过这种打破常规的构图训练,使不同的观念介入到了每一个同学的思维中,让他们养成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他们的空间思维,拓展了他们的造型能力。

3.3 强化表现技法培养,提高手绘表现能力

在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后,学生的绘画功底加强了,但还应具备较强的设计方案表达能力。在园林项目实践中,须利用立意草图、平面图、立面图或剖面图、效果图来表达场景意境与艺术构图。只有通过突出园林素描的专业性,加强手绘表现技法的训练才能很好地为专业设计打下夯实的基础,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在手绘表现技法教学内容中。本研究主要强调钢笔淡彩、建筑风景写生训练。通过手绘画面鲜明的个体语言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和现代感,强化画面结构的力量和感染力,提高其可读性和艺术性。

4 结论

园林艺术是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的一种更高级的环境艺术,因而它必定处于人类艺术追求和艺术想象的规范之内。艺术构想和艺术想象是园林设计中的核心。同时,园林设计的艺术属性,又决定了艺术构思和艺术想象在设计中的地位。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8]。”想象是创造的催化剂,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贯穿我们园林美术素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要求他们想象地看、分析地看,使观察成为一种体验过程,成为创造活动的积累过程。然后将“再现”变为“创造”,这需要主观意识的体现,而不是描摹自然,照抄自然。将学生思维的训练渗透到认识、观察和表现的每一个环节中,使他们在学习时处于“思”与“学”朴素交融的良好状态之中,从而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种状态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非常有利,为他们以后的专业设计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视觉表现语言。

参考文献:

[1] 曹意强.欧美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J].新美术,2001( 1).

[2] 黄河清.“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笔谈讨论[J].美术, 2006( 1).

[3] 敏泽.艺术的创新问题[J].文学评论,1981(3).

[4] 段渊古, 王宗侠.园林美术课教材建设初探[J]. 中国林业教育,1998( 6).

[5] 符宗荣.建筑美术教学改革之断想 [J]. 高等建筑教育, 1999(S1).

[6] 董重恂.新概念素描与造型语言解析[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张广才.国画素描基础教学之我见[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05期

[8] 刘晓光.景观象征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09-19

推荐访问: 素描 浅谈 园林 拓展 思维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